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浙江地区传统造纸工艺的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8 18:3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工造纸开始受到机械造纸的冲击,并因为手工造纸工艺制作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工作条件艰苦,现今已鲜有年轻人愿从事手工纸技艺传承的工作,传统造纸技艺和文化传承与保护濒临危境。面对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困境,迫切需要对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现状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以找出手工造纸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浙江地区手工纸生产历史悠久,所保留下来的传统造纸种类相对齐全,造纸产地遍布浙江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可系统反映浙江地区的整体情况,基本见证了手工纸从兴起到繁荣直至衰落的历史过程,为此,笔者选择浙江地区手工纸的保护现状为切入点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调查,笔者总结出五种传统造纸工艺的生存现状,在初步分析各自特点后,选取三种有借鉴意义的模式,进行SWOT分析,并结合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发现浙江地区传统造纸工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保护策略,促进传统造纸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传统造纸工艺的保护策略,以供全国借鉴。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ual papermaking began to suffer from the impact of mechanical papermaking, and because of the long production cycle, low economic benefits, difficult working conditions, Nowadays, there are few young people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the work of hand-made paper technology, and the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technique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are on the verge of danger. In the face of the dilemma of traditional handmade papermaking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it is urgent to make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handmade papermaking technolog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andmade paper making. Because of the long history of handmade paper production in Zhejiang, the relatively complete variety of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that remains, and the fact that the production areas of paper making are all over the east, south, north and west of Zhejiang, they can systematically reflect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 Zhejiang. The paper basically witnesse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rise to prosperity to decline of handmade paper. Therefore, the author chos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handmade paper in Zhejia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survival status of five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technologies. After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three models with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SWOT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foreig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experienc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technolog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found, and the protection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paper making technology is summarized,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the whole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9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兰莹萱;;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周家瑜;;佤族“魔巴”的文化功能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4 荀利波;;从曲靖历史文物古迹文化内涵看滇东区域文化发展的流变[J];沧桑;2008年02期

5 徐阳;;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下的舞台职业演艺——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民族歌舞剧团为个案[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6 周家瑜;佤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传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李明;;佤族火塘文化的内涵探析——以临沧沧源佤族为个案分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王京友;郝云华;;剑川木雕产业发展现状调查[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李纶;张瑞;刘茜;吴雨亭;;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2期

10 王红艳;;论当涂民歌的存在状况和传承发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培娟;;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凯里舟溪镇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平;;新时期如何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晓明;;“城市主义”泛滥之下的少数民族乡村原生态文化——以瑶族为中心的考察[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郗春媛;人口较少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臧小丽;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卢德生;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黄雪梅;云南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化育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罗正副;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9年

9 吕屏;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张元卉;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俊勇;广西田林县平山村木柄瑶铜鼓舞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玉鲜;傣族与云南其它民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晓媛;快速原型技术在彩雕黑陶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彭晓玲;云南楚雄彝族家具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莹;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一然;彝族漆器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俊宇;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特征及符号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柯;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72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72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