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文化的传承困境及其作为文化与技术的未来展望——兼评“那”文化的研究现状
[Abstract]:"Na"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ice culture in China, and it is a peculiar and magnificent and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br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Lingnan and its south region, whose main body is Zhuang and Dong languages, in the course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inheritance. At present, "Na" culture is facing the predicament of inheritanc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dustri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only on the basis of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relativity and universality of "Na" culture and its dual blooming as culture and technology, can "Na" culture be brought into industry. And reindustrial culture in post industrial society.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基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人事处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壮族‘那文化’社会规制作用的现象学研究”(2016BS002)
【分类号】:G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兆雄;论稻作文化[J];学术论坛;1997年03期
2 胡立耘,李子贤;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上)[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胡立耘,李子贤;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下)[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4 谷因;布依族稻作文化及其起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梁庭望;;中国稻作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向政;;从中日地名看洞庭稻作文化的传播[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06期
7 陈立浩;;黎族古代稻作文化试论——从黎族稻作文化的演进历程看其社会发展的轨迹[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朱俊明;长江下游上古海洋稻作文化的构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河野通明;江南稻作文化与日本──稻的收获、干燥、保存形态的变化及景[J];农业考古;1998年01期
10 李国栋;;稻作文化在贵州——基于传播途径的实证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河野通明;王汝澜;;江南稻作文化与日本——稻的收获、干燥、保存形态的变化及背景[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2 王荔;黄贵权;;阿峨新寨侬人稻作文化中的山林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曲崇明;;市场经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与统一——非正式制度视角下的文化建设刍议[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4 刘伟民;;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黑龙江的文化建设[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5 季进;丁兴标;;创造在整合与阐扬中完成——论郭沫若中西文化观[A];郭沫若研究(第八辑)[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荣君;重视稻作文化建设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N];光华时报;2010年
2 记者 万曦亮;第三届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开幕[N];上饶日报;2008年
3 张华;万年稻作文化“申遗”迈出新步伐[N];上饶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徐声高 胡菲;万年稻作文化节公开招标求创意[N];江西日报;2010年
5 王国龙;万年稻作文化历史价值的再认识[N];光华时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卢彬;传统民俗再现“那”文化[N];南宁日报;2012年
7 江风 李立辉;广西隆安是我国稻作文明的重要发祥地[N];西部时报;2012年
8 王瑞芳;首个壮族稻作文化研究基地云南揭牌[N];西部时报;2006年
9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王保国;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N];开封日报;2007年
10 宁娟;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N];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静;生命、季节与生态—清水江流域苗族稻作文化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2 迟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解学芳;论网络文化产业的公共治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瑾玺;软实力视角下中美电影外宣的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秀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周菲菲;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罗梦婷;文化强国的历史必然与实现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6 吕高飞;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7 戴明泉(Mitchell Geoff DeLancy);对外汉语教育环境下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D];湖南大学;2016年
8 钟佩妤;先锋戏剧在文化产业上的地位与发展趋势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王东;文化认同的可能与现实[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刘祖雯;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认同与人的健康发展[D];海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05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20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