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多尺度地理空间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30 12:04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具有深刻长远的影响。中国历史悠久、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俗所具有的奇特魅力,使世界叹为观止。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民族民俗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其逐渐的尘封在角落或者遗失。在多元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和现代化,使很多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面临危机,有些甚至已经消失殆尽。民族民俗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的收藏机构,是研究、展示、传播我国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文化遗产、历史遗迹以及保护、传承和管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是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国民教育、学习科学知识、历史文化的重要课堂,因此,对民族民俗博物馆进行研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中国民族民俗博物馆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4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相关信息为基础数据,运用类型差异分析、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变异系数对中国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地理特征进行多尺度(国家、地带、省域和市域尺度)分析和探究,结果表明:(1)全国尺度:中国民族博物馆呈现出以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中心点,以云桂—闽浙和以广西—四川盆地—西北甘肃、青海地区为两条轴线,在空间上呈“T”字型结构。中国民俗博物馆以长三角地区、华中地区和山东半岛为中心点,由长三角地区往北延伸到山东半岛,再往北到京津冀扩展至东北三省、由长三角地区沿淮河流域向西北扩散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再过关中地区向西延展至青海地区和由长三角沿长江中游往南扩展至南部沿海地区为三条轴线,在空间上呈现“扇”字型结构。民族民俗博物馆类型的分布特征,民族博物馆平均最邻近指数为0.53、民俗博物馆平均最邻近指数为0.62,民族民俗博物馆平均邻近指数均小于1,说明民族民俗博物馆呈集聚性分布,民族博物馆比民俗博物馆有更好的集聚性;从等级分布看,一级、二级、三级、无级别民族民俗博物馆在数量分布上呈“金字塔”型,从经营性质看,我国以国有民族民俗博物馆为主,民办民族民俗博物馆为辅。(2)地带尺度:东、中、西三大地带间民族博物馆呈现出东西中的“漏斗式”分布特征;民俗博物馆呈现出东中西的“梯度化”分布特征。从民族民俗博物馆类型看,东、中、西民族民俗博物馆分布存在明显的与海拔高度相吻合的梯度差异特征。从等级分布特征看,一级民族民俗博物馆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二级民族博物馆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二级民俗博物馆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三级、无级别民族民俗博物馆在各个地带均有分布。从民族民俗博物馆经营性质看,东部国有以民族博物馆为主、民办以民俗博物馆为主,中部和西部均以国有为主。(3)省域尺度:依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各省市的民族民俗博物馆密度分布呈现“稠密型”、“较密型”、“稀疏型”和“空白型”四种类型;民族民俗博物馆类型的省域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特征,民族博物馆以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的交界为中心点向内陆扩散,民俗博物馆主要以华中、华东地区为中心点向内陆扩散;不同等级的民族民俗博物馆分布,高等级的民族民俗博物馆主要分布在中西省份、东部省份主要以无等级民族民俗博物馆为主;我国民办民俗博物馆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民办民俗博物馆的省域分布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空间趋同性。(4)市域尺度:民族民俗博物馆集中分布在Ⅱ型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国市域民族民俗博物馆密度分布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HH和LL集聚区分别表现出“零星状”分布和“集聚连片”分布特征,HL和LH集聚区分别表现出“集群化”和“零星状”分布特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92-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素霞;;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展望;2017年03期

2 张瑛;范应梅;李文龙;;大学生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3 范微;许艳丽;杨贺军;;论地方博物馆教育资源在地方高校教育中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04期

4 王丹;;博物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J];才智;2016年04期

5 刘海猛;石培基;潘竟虎;曹智;谢作轮;;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时空演变的多尺度分析[J];地理科学;2015年10期

6 李细归;吴黎;吴清;张明;;中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时空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5年08期

7 吴清;李细归;张明;;中国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成因[J];经济地理;2015年06期

8 杨斌;;公共博物馆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艺术百家;2014年S1期

9 龚箭;吴清;刘大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异及影响机理研究[J];人文地理;2014年02期

10 潘彬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J];社科纵横;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龙;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亚宁;民族博物馆及其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凤英;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3 郑运鸿;基于多尺度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4 朱雷;台湾民俗博物馆与文化记忆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爱芹;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的民族博物馆[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9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299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