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丹霞地貌崖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18-12-09 10:16
【摘要】:丹霞地貌具有红色崖壁是其一大特色。人类历史发展在丹霞崖壁上留下了古寨、崖墓、崖居、古栈、崖寺、崖刻、崖景等丰富的文化遗产。因而丹崖文化值得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加以研究。文章在此方面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
[Abstract]:Danxia landform with red cliff is one of its major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has left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cliff wall of Danxia, such as ancient stockade, cliff tomb, cliff dwelling, ancient stack, cliff temple, cliff carving, cliff view and so on. Therefore, Danya culture is worth studying as a separate system.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in this aspect.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G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颂;;聚焦·丹霞地貌[J];中国记者;2013年08期

2 陈国达;;丹霞地貌[J];科学新闻;1999年13期

3 陈洧;;丹染山色 彩增霞晖——走近张掖丹霞地貌[J];丝绸之路;2008年02期

4 林霁华;;丹霞地貌[J];宝藏;2011年07期

5 沈同文;郑复新;;罕为人知的的张掖丹霞地貌[J];晚报文萃;2004年02期

6 窦贤;;一片丹霞映雪峰——走近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群[J];丝绸之路;2014年03期

7 陈冈;;神奇的张掖丹霞地貌[J];丝绸之路;2006年01期

8 刘晶;宋举浦;贾欣;;丹霞地貌 中国原创地质品牌[J];文明;2009年02期

9 景卫东;;拍摄丹霞地貌的背后故事[J];文明;2009年02期

10 陈斌;;浅谈中国的丹霞地貌[J];才智;2013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进;;中国丹霞地貌分布[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陈致均;;浅议甘青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前景[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3 齐德利;;近20年来中国丹霞地貌研究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尚仁;刘瑞华;;要继续探讨丹霞地貌的概念[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彭华;;中国丹霞地貌研究情况汇报[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彭华;赵飞;;浅论丹霞地貌类旅游区的文化开发[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7 葛兆帅;杨达源;任朝霞;;赣南地区丹霞地貌形态特征及形成演化[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8 丁健;;丹霞地貌旅游开发主要影响因素分析[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9 刘尚仁;;丹霞地貌概念与外国部分丹霞地貌简介[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10 陈安泽;;丹霞地貌若干问题探讨[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神奇多彩的丹霞地貌[N];甘肃日报;2006年

2 廖大康;马边发现丹霞地貌群落[N];乐山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文宝;我市丹霞地貌旅游开发渐入佳境[N];张掖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黄捷文;丹霞地貌研究价值极高[N];韶关日报;2009年

5 记者 朱华;丹霞地貌数量全国第三[N];江西日报;2011年

6 韶关日报记者 李小清 通讯员 张静;推动丹霞地貌全球对比研究[N];韶关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文亭 通讯员 周林图;江西丹霞地貌全国第一[N];江西日报;2011年

8 记者 卢吉平;肃南丹霞地貌举世罕见[N];甘肃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朱有才;丹霞地貌[N];张掖日报;2006年

10 宗石;让风景照具备科学价值[N];中国摄影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江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形成机理及其地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望暾;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丹霞地貌形成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姜勇彪;江西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程驰;广西桂平白石山丹霞地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军;基于位置的丹霞地貌可视化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蒋英楠;丹霞地貌山水画语言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3 钟欣梅;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地貌形成与保护[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任舫;龙虎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因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诗强;云南黎明地区丹霞地貌类型与景观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吴轶凡;张掖丹霞地貌景区开发利用优化方案探讨[D];西南大学;2013年

7 蒋慧云;金华九峰山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范斌;丹霞地貌与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研究——以滇西北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喜阳;浙江省丹霞地貌区植物区系地理及野生观赏植物资源[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0 姜伏伟;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危岩特征及保护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69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369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