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女博士”是怎样“炼成”的——考察一种性别视觉形象的衍生

发布时间:2019-01-25 21:46
【摘要】:作为一种视觉形象的“女博士”,有着漫长的衍生过程:首先是作为文字符号的“女博士”获得了群体性涵指,继之被纳入文字叙述领域的话题生产,进而经由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视觉再现,一种具有性别意味的视觉形象得以生成。“女博士”的刻板视觉形象昭示了陈旧性别文化心理与大众文化的“合谋”,其后续多样态的发展也未能超越男权想象的限度。在正视大众传媒话语优势的同时,需要认识这种形象制造的虚妄。
[Abstract]:As a kind of visual image, "female doctor" has a long process of derivation: first of all, the "female doctor", as a character symbol, gets the group reference, and then it is brought into the topic production in the field of text narration. Then, through the visual reproduction of the Reality Show program, a visual image with gender is generated. The stereotyped visual image of "female Doctor" reveals the "collusion" between the old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the popular culture, and its subsequent multi-mode development fails to exceed the limits of masculine imagination. While facing up to the advantages of mass media discourse, we need to recognize the vanity created by this imag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阳 蔡敏;女博士:自嘲与传言修饰古老的歧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司欣;谁让女博士们幸福并沉默着[N];中国妇女报;2007年

3 高靖生;以平常心对待女博士[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木曰;女博士为何海外愁嫁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沈慧婷 本报记者 丁秀伟;女博士会做研究更懂得生活[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刘义昆;女博士微博吐槽背后的基层现实[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完颜平;女博士且慢“告别”基层[N];光明日报;2012年

8 常工;女博士的悲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9 田闻之;“死都不下基层”的女博士最该告别什么[N];北京日报;2012年

10 孙连宇;如何看待女博士“死都不下基层”[N];沈阳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洋;女博士的事业—家庭偏好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丁岚;女博士婚恋“难”的心理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海艳;转型社会中的女博士性别认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娜;女博士网络媒介形象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孙国锋;女性博士研究生成长经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赵宁;人民网报道中对女博士形象的建构[D];河北大学;2013年

7 刘晓璐;女性义弱化:“女强人”、“女博士”、“超女”的修辞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洪静;新浪网新闻报道中构建的女博士媒介形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15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415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