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文化身份的“三重变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远琪;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摩擦与融合[J];湖湘论坛;2002年03期
2 张曙光;“社会”与“文化”两种范式之争及其启示[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李保全;先进文化范式与先进文化建设[J];求实;2004年S3期
4 王志强;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理论发展[J];德国研究;2005年01期
5 罗华;;浅论网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白淑英;;网络文化研究的哲学观问题[J];哲学研究;2010年08期
7 饶涛;论文化的先进性和我国文化建设的合理思路[J];学术论坛;2002年04期
8 高菊;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辩证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李美华;网络文化的冷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丁晓丽;试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网络文化的建设[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宋生贵;;发现优势 坚持创新 走向超越——再论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视觉转向的文化症候[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3 白华;;全球化与文化求异语境下全球媒介的互动共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袁潇;风笑天;;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5 金吾伦;;创新文化范式的建设重在组织学习[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姜美玲;;从文化发展的视角看改革开放[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志钧 吕园园;经典重读和文化消费的双重取向[N];文艺报;2009年
2 向勇 欧阳天;网络文化的辩证思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淮海工学院 尹德树;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2年
4 向昆 奚建武;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N];文汇报;2001年
5 李悦春;我们处于文化传播时代[N];云南日报;2003年
6 ;网络文化[N];河南日报;2002年
7 马美莉;建设和谐文化要重视提高三种能力[N];台州日报;2007年
8 孟威;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共生[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高琪;徐国源:为“大众文化”编制定位地图[N];苏州日报;2012年
10 艾斐;以中国文化范式讲好中国故事[N];中国文化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贾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斌;消费文化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美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幸;“话语民主”对行政文化范式的解构与建构[D];湘潭大学;2015年
2 樊莹莹;网络文化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D];吉林大学;2011年
3 闫勇;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D];郑州大学;2002年
4 李华;我国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话语体系重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叶俊松;大众文化视阈下娱乐偶像的颠覆与解构[D];湖北大学;2014年
6 周广申;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孙璐璐;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范颖;社会文化的网络解构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9 余文娟;主体文化自觉:校园网文化建设范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蕊;霍尔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4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55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