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网络文化的后现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0-05-26 09:34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换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所谓“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多种复杂性语义的时代命题。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结合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再利用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交流活动的新时代。它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也将世人裹挟到欣喜与焦虑、便利与浮躁、理性与盲目的博弈之中。本文以移动互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背景,全面分析微时代网络文化带给人们的冲击与困惑,以揭示其后现代特征,反思它对人类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微时代网络文化的“二重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首先,从“微时代”是一个多语义的命题出发,通过探析“微时代”、“网络文化”和“微时代网络文化”三个主要概念,总结出微时代具有“信息源扁平化”、“信息量碎片化”和“时空的瞬时化”三大特征。进而结合微时代网络文化的利弊分析,考察了微时代带给我们的欣喜与焦虑、便利与浮躁、理性与盲目的“双刃剑”属性。 其次,从微时代网络文化与后现代哲学的比较入手,进一步从网络语言和网络文体两方面阐释了网络文化产品的后现代特征;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两方面阐释了网络文化观念的后现代特征,由此催生了“快餐式”生活节奏和“开放式”生活态度的后现代特征。 最后,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微时代网络文化的后现代特征或“双刃剑”属性进行了深刻反思,尝试性地回答在微时代我们该怎样生活、怎样交往、怎样阅读、怎样设计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以正能量的传递和哲学精神的养成来“美其道而慎其行”,因为趋利避害,这个不言而喻的生存逻辑,必将成为我们人类的共同选择。 总之,“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同时,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因此,在微时代网络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我们人类卷来之时,它所带给人们的冲击与困惑,需要我们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进行深刻反思,以正视这一时代的挑战而超越时代。
【图文】:
发布、互动、接收、选择等多功能的动态影像,这些影像包括电视、电影、视频音乐、可视新闻、原创短片,等等。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以惊人的数字在增长,手机用户则占上网用户的多数,如图1-1所示。图1-1 手机上网用户数对比图最近几年,手机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乐于选择的媒体工具,因为其生产和消费都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媒体内容成为“微创作”,消费手段实行“微支付”,内容传播者为“微大众”。作为手机媒体及其广为流行的手机视频,恰恰高度契合了当今微时代的特征。又因为这个团队的无秩序规划,所以跨媒介融合势必是大势所趋。比如,新华社这样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媒体,来拓展平台,资源共享,形成具备多媒体功能的大媒体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微时代人们日趋要求的市场,例如草根原创视频,低门槛、低质量,却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民众的关注。所以,微时代的实质就是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
13的抢盐和储备盐的行动;2012年底被广泛流传的“世界末日”一说,让一些人甚至捐出了全部家产。由图1-2所示,轻信与盲从,让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反映出民众普遍存在的不安与焦虑,还有典型自媒体的膨胀感染力。图1-2 2012年出现在媒体上的谣言类别与舆情事件分布数据来源:《2013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微时代看似每个人都有绝对公平的话语权,但并非所有声音都具有同等的影响力。然而一个特殊的群体“意见领袖”,一群极具话语权的领头者,在互联网中他们最具话语分析的。社会中发生的事件不会直接面向公众,必然会先通过这些民间极具话语权的人先做出价值分析与判断,之后再传播给大众网民。然而信息杂乱多变的微博中,实际掌握舆论并起引导作用的就是“意见领袖”。《2013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在3亿多的微博用户中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12
本文编号:2681639
【图文】:
发布、互动、接收、选择等多功能的动态影像,这些影像包括电视、电影、视频音乐、可视新闻、原创短片,等等。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以惊人的数字在增长,手机用户则占上网用户的多数,如图1-1所示。图1-1 手机上网用户数对比图最近几年,手机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乐于选择的媒体工具,因为其生产和消费都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媒体内容成为“微创作”,消费手段实行“微支付”,内容传播者为“微大众”。作为手机媒体及其广为流行的手机视频,恰恰高度契合了当今微时代的特征。又因为这个团队的无秩序规划,所以跨媒介融合势必是大势所趋。比如,新华社这样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媒体,来拓展平台,资源共享,形成具备多媒体功能的大媒体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微时代人们日趋要求的市场,例如草根原创视频,低门槛、低质量,却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民众的关注。所以,微时代的实质就是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
13的抢盐和储备盐的行动;2012年底被广泛流传的“世界末日”一说,让一些人甚至捐出了全部家产。由图1-2所示,轻信与盲从,让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反映出民众普遍存在的不安与焦虑,还有典型自媒体的膨胀感染力。图1-2 2012年出现在媒体上的谣言类别与舆情事件分布数据来源:《2013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微时代看似每个人都有绝对公平的话语权,但并非所有声音都具有同等的影响力。然而一个特殊的群体“意见领袖”,一群极具话语权的领头者,在互联网中他们最具话语分析的。社会中发生的事件不会直接面向公众,必然会先通过这些民间极具话语权的人先做出价值分析与判断,之后再传播给大众网民。然而信息杂乱多变的微博中,实际掌握舆论并起引导作用的就是“意见领袖”。《2013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在3亿多的微博用户中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广;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网络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曾长秋,汤长安;对近年来网络文化研究的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王菲;;微电影是谁?[J];IT经理世界;2012年Z1期
4 张波;;“微时代”的文字游戏及其社会文化心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9期
5 刘琳;李英;;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南京理工大学的调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朱中一;;禁止“网络语汇”凸显地方立法六大缺陷[J];人大研究;2006年06期
7 徐世甫;;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詹恂;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9 杜宁宁;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的几点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2681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8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