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4:32
【摘要】:三月三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的演变中,三月三文化最终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其中以广西壮族三月三最具代表,而广西壮族三月三又以武鸣壮族三月三为典型。每年,广西各地都有隆重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但武鸣壮族三月三参与人数之多、活动项目之广是其它地方所难以比拟的。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民族记忆,是民众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集中反映。同时,它也是中华文明整体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创造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化的精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基因。因此,对它的保护意义深远且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保留住我们民族的记忆,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笔者以民俗学的研究视角,利用田野调查、比较分析、参与性观察等方法,着重对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包括文化渊源、传统形态、衰落与重建、活态传承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文章认为,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与华夏文化息息相关,是融祭祀文化、歌圩文化、稻作文化于一体,集扫墓、唱山歌、聚会、抛绣球、抢花炮、做五色糯米饭、唱戏等诸多民俗事象于一身的民俗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曾经由于社会变迁,文化功能式微等原因出现衰落。但在文革后,在政策支持、政府带动、知识分子努力、百姓拥护下,武鸣壮族三月三又得以迅速恢复和重建。并且,武鸣壮族三月三在重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成功打造出了武鸣三月三歌圩文化节,实现了文化活态传承与武鸣三月三歌圩文化节的双向互动。随着广西三月三成功设立为法定节假日,武鸣三月三民俗文化更是主动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根据时代主流、百姓的需要,遵循一定的打造原则,继续推动民俗文化向综合性、世界性方向升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9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淑英;;治理视域中传统节俗的社会功能探析——以桂西南壮族乡村“三月三”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2 赵蕤;;三月三——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日本传统节日的比较研究[J];天府新论;2014年02期

3 李霞;;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7期

4 尹伊君;王国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J];学术交流;2009年11期

5 覃妩周;;汉族上巳节对南方少数民族“三月三”的影响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仓石忠彦;郭海红;;城市民俗学的方法[J];民俗研究;2009年01期

7 巩凌;王光斌;;论壮族“那文化”的现代性转换[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朱希祥;李晓华;;文艺民俗与日常生活审美化[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9 朱淑君;;三月三——中国的情人节的倡导与考释[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王芳;;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的起源和发展现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芳明;广西扶绥县T樕掣枸孜幕捌浯杏氡;ぱ芯縖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2 王方捷;旅游开发背景下壮族“三月三”的变迁与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黄玉琴;壮族传统歌圩文化的现代重构[D];浙江大学;2014年

4 薛冰;三月三与唐代上巳诗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5 蔡阿利;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刘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变迁的数学模型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金彦龙;民族身份背后的利益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钟曲;广西德保壮族歌圩及其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芬芬;“三月三”节日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洁琼;大学生群体的民族刻板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7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97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