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K村彩礼习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2:0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浪潮下,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乡村社会中婚姻嫁娶不再以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式为主流,婚姻自由获得推崇。彩礼这一重要民俗事象原本是传统中国婚嫁习俗中的礼节性表达。在传统的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彩礼中的物一般都是价高但实用的物品,回礼一般为女性亲手制作的物品。如今彩礼却因为种种原因异化为家庭财富代际转移的途径。原先价值只有五六千元的彩礼,现在已经暴涨到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元。女方家庭索要的巨额彩礼,使得农村里的男方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精神压力,高额彩礼这一习俗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民俗文化现象。本文基于对河北省K村的田野调查,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深入了解河北省农村地区的婚姻文化与彩礼习俗,以及这些地区农村家庭对彩礼的承受力与看法。了解河北省农村地区的相关状况,可以丰富已有研究成果,补充当前研究在河北地区的缺乏,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在婚俗上移风易俗,开展先进性建设,倡导勤俭节约的婚嫁习俗,有利于农村村民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发挥正确婚礼习俗的价值导向作用,建立文明的婚俗行为规范,有利于提高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同时长远看来,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提升与稳定发展。研究发现,K村的高额彩礼给村民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原因在于: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导致婚姻市场上出现的男性婚姻挤压;人口流动剧烈产生了背离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彩礼要价;传统思想落后、嫁妆习俗的异变、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针对农村地区的高额彩礼习俗,应当积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乡村治理,移风易俗,拒绝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尚。现代社会经历了几次工业化改革的浪潮,在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今天,变本加厉的索要巨额彩礼的行为,折射出农村社会乡土性人情的没落。市场经济对利益至上的推崇,使得行动者偏向“理性选择”,农村村民与城市村民之间逐渐趋同,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不复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92.22
本文编号:2742583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亮;陈金全;;互动共治:乡村治理的历史逻辑与法秩序转型——从“桂西北”~①特定地域观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10期
2 赵旭东;;闭合性与开放性的循环发展——一种理解乡土中国及其转变的理论解释框架[J];开放时代;2011年12期
3 刘中一;;乡村社会变迁场景中的婚嫁习俗[J];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05期
4 陶自祥;;高额彩礼:理解农村代内剥削现象的一种视角——性别视角下农村女性早婚的思考[J];民俗研究;2011年03期
5 陆益龙;;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人文杂志;2010年05期
6 张春艳;李凤英;;关于中国当代婚俗变迁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李春琦;张杰平;;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4期
8 王跃敏;李建权;;从“文化堕距”理论看城中村村民的社会化——以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理论探索;2009年03期
9 扈海鹂;;变化社会中的乡村秩序与乡村文化[J];唯实;2008年12期
10 魏国学;熊启泉;谢玲红;;转型期的中国农村人口高彩礼婚姻——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美杰;山西地方婚俗文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42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74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