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新城市名片:城市形象传播视域下的安徽名人馆

发布时间:2020-08-03 06:54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很多城市越来越重视对本地历史名人资源的利用,历史名人资源成为城市形象和象征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地的名人争夺战和历史名人资源开发屡见不鲜。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历史名人资源来进行城市形象传播成为摆在许多城市面前的课题。近年来,合肥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努力向着现代化大都市快速迈进,并且已经取得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合肥在城市化突飞猛进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本地文化资源、特别是历史名人资源的挖掘。安徽名人馆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安徽名人馆不仅是简单的对安徽名人资源的整合,其选址、建筑、展陈空间设计均有特殊用意,合肥建设这样一座全国知名的名人馆,其背后是将安徽历史名人资源与省会城市联系在一起,因而从城市传播的角度来看待安徽名人馆又具有着一定的现实关照和学术价值。本文立足于城市形象传播的视域,通过对安徽名人馆的全方位解读来分析合肥是怎样利用安徽名人馆来传承和重塑城市形象的,同时,这样的城市形象传播与历史名人资源有着怎样的内在勾连,探索在城市化进程中,各个城市如何更好的利用名人资源进行城市形象的定位与推广。本文主要选取纸媒、新媒体、实体空间这三个层面,从文化记忆、地方感、身份认同的角度来探讨安徽名人馆对合肥城市形象的传播。对于纸媒,笔者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办法,选取了省内外媒体自2009年筹备建馆到2017年与安徽名人馆有关的报道。通过对这些报道的分析发现,这三家本地媒体对安徽名人馆的报道比较多,且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的层面。这些报道从官方的角度正面宣传着安徽名人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呈现出一个注重历史传承、锐意发展进取的合肥城市形象。新媒体笔者主要关注了安徽名人馆的官方公众号,发现“徽风皖韵话名人”“徽风皖讯”“节日特刊”“小名人之声”这四个针对名人故事深挖的品牌活动深受人们欢迎,起到了线上带线下互动的效果,间接传播了安徽的风土人情和作为安徽人的身份归属感。实体空间层面,笔者从选址、建筑、八大展厅的展陈空间设计入手,对安徽名人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具备声、光、影等现代科技注入的馆陈空间是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名人馆内空间的呈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从对95组历史名人展示空间可以感受到安徽历史源远流长、安徽名人文化资源正逐步得到城市发展的重视。名人馆三万字的解说词成为空间的文本,对安徽地域形象的解构与重构起到了重要作用,间接凸显了合肥的文化底蕴。除了文本上的解读,笔者借助研究小组的调查方法,对安徽名人馆赋予合肥的城市形象传播效应进行了效果分析。研究表明,安徽名人馆对于合肥城市形象传播的正面效果已经显示出来,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安徽名人馆激发出参观者的想象,游走于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地方感、身份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但目前合肥对于安徽名人馆的利用仍然停留在省内,受到地区的限制。随着合肥城市建设步入高速时代,要想在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一流城市中脱颖而出,其城市形象传播仍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安徽名人馆作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契合着这样的需求,今后合肥应该更加深入有效的利用好安徽名人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7;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刚;;浅析“安徽名人馆”之变迁[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04期

2 李f^睿;王妍;;后媒介空间的城市意象与城市文化身份的当代建构[J];文艺评论;2013年07期

3 蓝力民;;城市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与地标概念辨析[J];城市问题;2013年04期

4 孙玮;;“上海再造”: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城市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周妍;;城市传播理念与路径研究[J];当代传播;2012年03期

6 孙玮;;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J];新闻大学;2012年02期

7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年01期

8 孙玮;;作为媒介的外滩:上海现代性的发生与成长[J];新闻大学;2011年04期

9 邵培仁;;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邵培仁;;景观:媒介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J];当代传播;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庆金;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娜;网络媒体中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9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779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