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亨利·詹金斯的大众文化受众观
发布时间:2021-01-06 18:38
现如今媒介受众在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亨利·詹金斯是美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在粉丝文化领域、媒介文化研究领域、受众研究领域皆有建树,然而他的大众文化受众观却鲜有人研究。笔者认为研究他的大众文化受众观在当今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国当前正经历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受众积极与媒介互动,詹金斯的大众文化受众观对我们研究受众与媒介的关系很有帮助。在本文的写作中,笔者将运用文本阅读和文献查找方法,将詹金斯的受众观放在大众文化框架下研究,既对詹金斯与其他学者的受众观进行横向比较,也对詹金斯不同时期的受众观作出梳理,力求揭示出其受众观的变化趋势,并充分挖掘詹金斯笔下受众与传媒机构、大众文化的复杂关系。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詹金斯大众文化受众观的理论背景,揭示出詹金斯大众文化受众观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他的受众观来源于斯图亚特·霍尔的多元性受众观、菲斯克的积极受众观和德赛杜的抵抗式受众观。第二章研究詹金斯的大众文化受众形象。在这一部分,笔者将从他对不同阶段参与式文化的论述中提炼出三种大众文化受众形象,并揭示詹金斯是怎样认识受众在参与式文化这种新型的大众文化样式...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詹金斯大众文化受众观的理论背景
第一节 对霍尔的多元性受众观的借鉴
第二节 对德塞杜的抵抗式受众观的吸收
第三节 对菲斯克的积极受众观的继承
第二章 詹金斯的三种大众文化受众形象
第一节 作为文本盗猎者的粉丝受众
第二节 作为产消者的参与受众
第三节 作为播散者的分享受众
第三章 詹金斯大众文化受众观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强化受众活动的参与性
第二节 强调受众活动的协调性
第三节 突出接受效果的公共性
第四章 詹金斯大众文化受众观的评价和局限
第一节 推进受众研究的综合宏观视野
第二节 开创跨界沟通的人文研究路径
第三节 关注“多余观众”的价值
第四节 詹金斯的保守主义学术倾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盗猎、狩猎到围猎:亨利·詹金斯的参与文化理论及其实践[J]. 黄家圣,赵丽芳. 电影评介. 2019(02)
[2]“劳动”如何成为传播?——从“受众商品”到“数字劳工”的范式转变与理论逻辑[J]. 汪金汉. 新闻界. 2018(10)
[3]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J]. 吴鼎铭. 国际新闻界. 2017(06)
[4]从“文本盗猎”到“公民参与”:詹金斯的“参与性”媒介受众研究[J]. 汪金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5]“参与性文化”对电视受众的解释力——亨利·詹金斯的粉丝理论透视[J]. 王强. 青年记者. 2015(29)
[6]受众观的历史演变与跨学科研究[J]. 隋岩.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8)
[7]受众研究理念的转变[J]. 张睿.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03)
[8]媒介、受众与权力: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J]. 杨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9]从“乌合之众”到“媒介公民”:受众研究的“公民”视角[J]. 连水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12)
[10]粉丝文化研究:阅读—接受理论的新拓展[J]. 陶东风.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7)
博士论文
[1]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工”研究[D]. 吴鼎铭.武汉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D]. 杜昕.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亨利·詹金斯的粉丝文化理论研究[D]. 杨襄.扬州大学 2016
[3]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D]. 刘倩.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61065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詹金斯大众文化受众观的理论背景
第一节 对霍尔的多元性受众观的借鉴
第二节 对德塞杜的抵抗式受众观的吸收
第三节 对菲斯克的积极受众观的继承
第二章 詹金斯的三种大众文化受众形象
第一节 作为文本盗猎者的粉丝受众
第二节 作为产消者的参与受众
第三节 作为播散者的分享受众
第三章 詹金斯大众文化受众观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强化受众活动的参与性
第二节 强调受众活动的协调性
第三节 突出接受效果的公共性
第四章 詹金斯大众文化受众观的评价和局限
第一节 推进受众研究的综合宏观视野
第二节 开创跨界沟通的人文研究路径
第三节 关注“多余观众”的价值
第四节 詹金斯的保守主义学术倾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盗猎、狩猎到围猎:亨利·詹金斯的参与文化理论及其实践[J]. 黄家圣,赵丽芳. 电影评介. 2019(02)
[2]“劳动”如何成为传播?——从“受众商品”到“数字劳工”的范式转变与理论逻辑[J]. 汪金汉. 新闻界. 2018(10)
[3]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J]. 吴鼎铭. 国际新闻界. 2017(06)
[4]从“文本盗猎”到“公民参与”:詹金斯的“参与性”媒介受众研究[J]. 汪金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5]“参与性文化”对电视受众的解释力——亨利·詹金斯的粉丝理论透视[J]. 王强. 青年记者. 2015(29)
[6]受众观的历史演变与跨学科研究[J]. 隋岩.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8)
[7]受众研究理念的转变[J]. 张睿.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03)
[8]媒介、受众与权力: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J]. 杨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9]从“乌合之众”到“媒介公民”:受众研究的“公民”视角[J]. 连水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12)
[10]粉丝文化研究:阅读—接受理论的新拓展[J]. 陶东风.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7)
博士论文
[1]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工”研究[D]. 吴鼎铭.武汉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D]. 杜昕.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亨利·詹金斯的粉丝文化理论研究[D]. 杨襄.扬州大学 2016
[3]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D]. 刘倩.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61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96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