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业”变得可见——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文化
发布时间:2021-01-19 21:32
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但是现代文化景观中的工业却成为无法被再现或难以再现的对象。在西方主流文化中,与工业相关的工厂、工人、工业产品等是肮脏的、底层的、污染的象征,相反,那些非工业的自然、风景则是崇高的、和谐的、审美的。在对现代性的批判视角中,工厂、工人和工业产品则是异化的、物化的、压迫的象征,是资产阶级文明的黑暗角落和罪恶之处。与这样两种常见的工业想象不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色恰好是工业文化,工厂、工业建筑、工业生产、工厂劳动、工业城市等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工业不仅是可见的,而且是崇高的、充满生机的和未来感的。本文主要以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国电影为例,来呈现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文化。
【文章来源】:上海文化. 2020,(08)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色是工业文化
二、可见的工业生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性”——《乘风破浪》再解读[J]. 李杨. 文学评论. 2010(06)
本文编号:2987751
【文章来源】:上海文化. 2020,(08)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色是工业文化
二、可见的工业生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性”——《乘风破浪》再解读[J]. 李杨. 文学评论. 2010(06)
本文编号:2987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98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