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流”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和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产业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文化强势国家借助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国家的文化侵袭,对弱势文化国家的文化安全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从1997年开始,以影视剧和流行音乐为代表的“韩流”在我国内地兴起并迅速大规模传播。应该说,韩国大规模、长时间对华输出大众文化消费品,虽不像美国一样旨在对我进行“和平演变”,但其对我国文化安全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造成的严重现实和潜在影响不容小觑。“韩流”之所以影响到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冲击,既有外部原因,更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政府在文化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全球化时代,有必要从维护文化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韩流”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冲击问题,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加以有效应对,维护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利益,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从文化产业安全的视角,研究我国内地的“韩流”现象,提出应对“韩流”冲击、确保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战略举措。正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安全问题。首先,分析了文化产业安全问题的由来。明确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文化安全以及文化产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然后从理论上阐述了什么是文化安全和文化产业安全问题。指出,文化产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文化产业经济发展良好,一国主流价值观念不受破坏,一国文化主权和利益不受侵害,一国文化安全得以维护。最后,强调文化安全以及文化产业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二部分是对“韩流”这一文化现象的解读。首先,阐释了“韩流”的概念和特征。指出,“韩流”是指,韩政府主导下的、以影视和音乐为代表的韩国特色大众文化在我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其次,介绍了其风靡我国内地十多年的盛况。纵观其16年的传播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活跃阶段和鼎盛阶段。再次,重点分析了“韩流”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有来自“韩流”以及韩国政府的外部原因,也有我国自身的内部原因。第三部分是对“韩流”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影响的阐述。笔者主要以韩国影视剧为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从经济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分别对我国文化市场份额的争夺、从文化贸易平衡的破坏、对文化资源的侵占、对消费习惯的影响,以及对文化认同的冲击和对价值观念的扰乱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韩流”的影响和冲击,有力阐述了其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造成的现实冲击和潜在威胁。第四部分是有效应对“韩流”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冲击的战略举措。该部分认为,有效应对“韩流”冲击,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出“连环跳”、打出“组合拳”。主要从战略高度、产业发展自身角度以及内外互动的角度展开,提出确保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韩流 文化产业安全 影响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
- 四、论文创新之处13-14
- 一、文化产业安全的由来、涵义和地位14-21
- (一) 文化产业安全的由来14-16
- 1、经济全球化催生文化产业安全问题14-15
- 2、文化霸权加剧文化产业安全问题15
- 3、新安全观提升文化产业安全问题15-16
- (二) 文化产业安全的涵义16-18
- 1、文化产业16-17
- 2、文化安全17
- 3、文化产业安全17-18
- 4、文化安全和文化产业安全的关系18
- (三) 文化产业安全的重要地位18-21
- 1、文化产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灵魂18-19
- 2、文化产业安全是综合国力的标志19
- 3、文化产业安全关乎经济建设成败19
- 4、文化产业安全影响社会政治稳定19-21
- 二、“韩流”在我国内地的传播21-32
- (一) “韩流”的内涵21-22
- 1、概念21
- 2、性质21-22
- (二) “韩流”在我国内地的广泛传播22-28
- 1、起步阶段(1997-2000年)23
- 2、活跃阶段(2001-2005年)23-25
- 3、鼎盛阶段(2006年至今)25-28
- (三) “韩流”在我国内地广泛传播的原因28-32
- 1、外部原因29-30
- 2、内部原因30-32
- 三、“韩流”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32-39
- (一) 经济层面32-36
- 1、韩国强势文化产业32-33
- 2、争夺文化市场份额33-34
- 3、导致文化贸易失衡34-35
- 4、抢夺文化生产资源35
- 5、改变大众消费方式35-36
- (二) 意识形态层面36-39
- 1、弱化文化认同36-37
- 2、影响价值观念37-39
- 四、“韩流”冲击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应对之策39-45
- (一) 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39-40
- 1、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概念39
- 2、建立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39-40
- (二) 制定文化产业安全战略40-41
- 1、目标内容40
- 2、方针原则40-41
- (三) 构建文化产业安全预警机制41-42
- 1、提高文化产业安全意识41
- 2、构建文化产业安全预警机制41-42
- (四) 理顺文化产业安全管理体系42-43
- 1、文化产业安全管理的概念42
- 2、理顺文化产业安全管理体系42-43
- (五)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43-45
- 1、有效借鉴韩国经验“引进来”43
- 2、大力开展文化外交“走出去”43-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2
- 后记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戴斌;旅游产业安全:概念、原理与影响机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景玉琴;;产业安全的根本保障:提升民族资本产业控制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蔡俊煌;林文雄;杨建州;;中国涉农产业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产业链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维达;;“入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2 毛政发;;FDI对我国的产业控制模式及法律对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满芳;;我国软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卫教善;黄中荣;;我国汽车产业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5 何维达;何昌;;中国“入世”后农业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6 史言信;;论中央企业重组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市商务局局长 徐炜;积极应对贸易争端 维护我市产业安全[N];宜昌日报;2005年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段一群邋李东;构建产业安全机制 提升国际竞争能力[N];光明日报;2007年
3 步欣;2008年度中国产业安全状况评估报告发布[N];国际商报;2009年
4 吴中宝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贸促会,经济学博士;推进依法行政 维护产业安全[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郑巧 实习记者 刘方圆;加强产业安全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实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斐;维护我国产业安全[N];人民日报;2013年
7 牛建宏;以推动国家产业安全与发展为己任 深化产业安全理论研究[N];人民政协报;2013年
8 景玉琴 吉林财经大学;维护产业安全根本途径[N];经济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裴s
本文编号:302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