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研究——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4 23:27
加大泉州"海丝"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力度,既是文化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基于SWOT方法,在分析泉州"海丝"文化优势、地方文化产业优势和人才政策优势以及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实施困境的基础上,以数字中国战略以及泉州实施海丝核心区建设为历史契机,对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产业为载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策略,从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提升产业科技能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营造生态氛围等方面进行"海丝"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
【文章来源】:科技和产业. 2020,20(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海丝”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高度融合[J]. 徐进. 人民论坛. 2019(17)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刍议[J]. 谈国新,张立龙. 图书馆. 2019(04)
[3]日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验与启示[J]. 赵婷,陶信伟.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4)
[4]非遗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起点:协同开展非遗传承人建档保护的分析模型[J]. 黄体杨,欧阳光. 图书馆论坛. 2018(12)
[5]由“非遗”资源到文化产业——泉州提线木偶戏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 邹文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龚春英.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7]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的机遇、优势及路径选择[J]. 周建标. 长江论坛. 2016(05)
[8]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J]. 毕传龙.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3)
[9]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以荆楚文化遗产的开发建设为例[J]. 肖远平,王伟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10]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革新[J]. 梁辰浩. 当代电影. 2016(02)
本文编号:3050089
【文章来源】:科技和产业. 2020,20(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海丝”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高度融合[J]. 徐进. 人民论坛. 2019(17)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刍议[J]. 谈国新,张立龙. 图书馆. 2019(04)
[3]日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验与启示[J]. 赵婷,陶信伟.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4)
[4]非遗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起点:协同开展非遗传承人建档保护的分析模型[J]. 黄体杨,欧阳光. 图书馆论坛. 2018(12)
[5]由“非遗”资源到文化产业——泉州提线木偶戏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 邹文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龚春英.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7]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的机遇、优势及路径选择[J]. 周建标. 长江论坛. 2016(05)
[8]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J]. 毕传龙.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3)
[9]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以荆楚文化遗产的开发建设为例[J]. 肖远平,王伟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10]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革新[J]. 梁辰浩. 当代电影. 2016(02)
本文编号:3050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5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