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建设

发布时间:2021-03-03 02:47
  乡村文化自信是一个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问题。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乡村文化自信总体水平在恢复中,但发展还不平衡,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包括乡村基础干部、乡村农民、外出农民工、乡村教师、乡村企业和个体经营管理者在内的乡村主要行为主体的文化自信,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文章来源】: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0,22(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建设


您如何评价当前乡村文化自信的现状?

家乡,乡村文化,乡村


两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多数被访者具有较高的乡村文化自信水平,对乡村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对当前农村发展形势的看法正面、积极,认为党和政府对农村扶持的政策力度逐年加大,“三农”状况明显好转,未来前景可期。但数据也显示,有少部分受访者文化自信不足,对自己家乡缺乏自豪感,对乡村传统文化认同有所减弱。说明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建设,我国乡村的文化自信在逐渐恢复中,但发展还不平衡,打造具有充分自信的新型农村社区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二、乡村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分析

乡村文化,农村,艺术活动,艺人


这些是活跃在广大乡村的农村文化艺术人才,包括手工艺品生产者、农村文创人员、小剧团演员、歌舞表演队、民乐表演、农村非遗传人、民间艺人等。农村创意阶层是当地文化艺术活动的主体,这一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熟悉了解乡村的历史、传统、人物、风情,对乡村文化有着独特的敏感和认知。他们是乡村文化的代言人和传承者,他们的文化自信对乡村文化自信的培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主业和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从事文化艺术主要是出于对文化艺术的爱好,同时也为了增加收入补贴家用。这类人对乡村文化最为了解,也最有感情,具有较高的乡村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也有传播乡村文化的热情。但大多数文化艺术活动收入水平不高,仅能够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同时他们还要面临技艺失传、后继乏人的苦恼。留在农村的民间艺人面临着生存困难和技艺失传的双重压力。(五)乡村企业与个体经营者


本文编号:3060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60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