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1 10:21
文旅融合作为当前旅游发展的转型趋势,其本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强化了民族认同感。文旅融合,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选择。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在立足国情基础上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当地村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当地的文化资源,做好文旅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区,促进本地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玉溪市通海县为个案,以分析并解决文旅融合背景下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为核心目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论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以及特色创新点。正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分析了玉溪市通海县文旅资源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对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第三部分从多角度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四部分在结合前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玉溪市通海县在文旅...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CNKI文旅融合研究成果??2.文旅融合政策研宄??随着我国文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旅融合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成为加快??
。玉溪市通海县拥有众多优势资源,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文化气息浓厚,但学术界对其的研宄成果相对于同类型的历史古??镇明显偏少,研宄空间大。??以“通海”为篇名检索,共有704篇文献,其中涉及玉溪市通海旅游内容仅有??6篇,全部为期刊形式,主要研宄对象集中在古建筑、蒙古族文化和民族迁徙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方向。??由于缺少对玉溪市通海县文旅融合及乡村旅游相关的学术研究,从玉溪市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研宄成果查阅。以“玉溪市文旅资源”为内容检索,文献总量共38??篇(如图1-3所示),研究方向集中在产业政策和特色资源方向,细节包含产业政??策相关3篇、发展现状相关16篇、发展策略7篇、特色资源4篇、旅游资源8篇。??18?16??16??■??12??10?,??:i?I?1?I?1??产让政策?发展现状?发展策晦?持色资源?旅游资源??图1-3?CNKI玉溪市文旅资源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综上,本文对于玉溪市通海县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是有建设性??意义的,如何利用玉溪市通海县的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整合优秀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研究数据,可为之后玉溪市通海县发展体系化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业提供前期的数据支持。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同时通过抓住文旅融合的相关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健康和多样化。??第三节研究目标及方法??一、研究目标??总目标:针对玉溪市通海文旅融合背景下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加快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文旅融合。??10??
民族,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是全省唯??一一个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族宋末元初进入云南,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系元代入滇蒙古军人的后裔?。蒙古族乡周边围绕着回族、汉族、葬族、傣??族等多个民族,约二万多彝族人民,二十四万汉族人民,各民族间关系密切,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蒙古族的文化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的本土化,以当地蒙古族的语??言为例,彝族语言占了本民族语言的30%?。玉溪市通海县的蒙古族民俗文化活动特??点鲜明的为那达慕大会以及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服饰讲宄“三叠水”(如图2-1所??示),三件上衣颜色不同,材料不同,一层为贴身内衣,有领长袖,领口和袖口绣??有精致花纹(如图2-2所示);二层中间层,无领长袖,袖口有精致花纹;三层为??外褂,无领无袖,也是最有特色的一层,上面除了刺绣之外还有无数的银钱,密密??麻麻但却排列整齐。整件衣服穿起来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颜色亮丽,透过民族服??饰诉说着蒙古族同胞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歌颂。??ill?^??Shhhi^m??图2-1蒙古族服饰“三叠水”(作者自摄)图2-2蒙古族服饰一层袖口刺绣(作者自摄)???朱迪.云南彝族烟盒舞的文化解读m.昆明学院音乐学院,2015(01):56-57.???符广兴.云南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宂1〇】.云南大学,2015(01).???杨佳君.论云南通海蒙古族民歌与周边民族文化之联系⑴.音乐时空,2012(06):?37-39.??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戴清林. 大众文艺. 2020(02)
[2]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五链驱动研究[J]. 李晓琴,陈跃,程远泽.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4)
[3]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历程和模式比较分析[J]. 宋明轩,谢春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贾新平,梅雪莹,罗海蓉,贾俊丽,易能,唐玲,赵英杰,刘华周. 农学学报. 2019(09)
[5]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J]. 钟卫红.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9)
[6]农文旅融合助力浙江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 曹莉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19(08)
[7]浅议通海洞经音乐的传承与现状[J]. 李琼. 民族音乐. 2019(02)
[8]通海出“名品” “通玫”扬业界[J]. 陆继亮. 中国花卉园艺. 2019(02)
[9]通海古城[J]. 贾冬梅. 浙江林业. 2017(04)
[10]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与价值评估[J]. 王广振,曹晋彰. 人文天下. 2017(07)
博士论文
[1]云南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究[D]. 符广兴.云南大学 2015
[2]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 包乌兰托亚.中国海洋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黄晓春.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柳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 王荣娴.广西大学 2018
[3]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文献计量学研究[D]. 张璐.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历史古城的保护开发与中国城市发展[D]. 谭卫.暨南大学 2006
[5]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 刘汉州.河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3108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CNKI文旅融合研究成果??2.文旅融合政策研宄??随着我国文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旅融合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成为加快??
。玉溪市通海县拥有众多优势资源,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文化气息浓厚,但学术界对其的研宄成果相对于同类型的历史古??镇明显偏少,研宄空间大。??以“通海”为篇名检索,共有704篇文献,其中涉及玉溪市通海旅游内容仅有??6篇,全部为期刊形式,主要研宄对象集中在古建筑、蒙古族文化和民族迁徙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方向。??由于缺少对玉溪市通海县文旅融合及乡村旅游相关的学术研究,从玉溪市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研宄成果查阅。以“玉溪市文旅资源”为内容检索,文献总量共38??篇(如图1-3所示),研究方向集中在产业政策和特色资源方向,细节包含产业政??策相关3篇、发展现状相关16篇、发展策略7篇、特色资源4篇、旅游资源8篇。??18?16??16??■??12??10?,??:i?I?1?I?1??产让政策?发展现状?发展策晦?持色资源?旅游资源??图1-3?CNKI玉溪市文旅资源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综上,本文对于玉溪市通海县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是有建设性??意义的,如何利用玉溪市通海县的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整合优秀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研究数据,可为之后玉溪市通海县发展体系化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业提供前期的数据支持。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同时通过抓住文旅融合的相关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健康和多样化。??第三节研究目标及方法??一、研究目标??总目标:针对玉溪市通海文旅融合背景下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加快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文旅融合。??10??
民族,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是全省唯??一一个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族宋末元初进入云南,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系元代入滇蒙古军人的后裔?。蒙古族乡周边围绕着回族、汉族、葬族、傣??族等多个民族,约二万多彝族人民,二十四万汉族人民,各民族间关系密切,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蒙古族的文化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的本土化,以当地蒙古族的语??言为例,彝族语言占了本民族语言的30%?。玉溪市通海县的蒙古族民俗文化活动特??点鲜明的为那达慕大会以及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服饰讲宄“三叠水”(如图2-1所??示),三件上衣颜色不同,材料不同,一层为贴身内衣,有领长袖,领口和袖口绣??有精致花纹(如图2-2所示);二层中间层,无领长袖,袖口有精致花纹;三层为??外褂,无领无袖,也是最有特色的一层,上面除了刺绣之外还有无数的银钱,密密??麻麻但却排列整齐。整件衣服穿起来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颜色亮丽,透过民族服??饰诉说着蒙古族同胞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歌颂。??ill?^??Shhhi^m??图2-1蒙古族服饰“三叠水”(作者自摄)图2-2蒙古族服饰一层袖口刺绣(作者自摄)???朱迪.云南彝族烟盒舞的文化解读m.昆明学院音乐学院,2015(01):56-57.???符广兴.云南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宂1〇】.云南大学,2015(01).???杨佳君.论云南通海蒙古族民歌与周边民族文化之联系⑴.音乐时空,2012(06):?37-39.??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戴清林. 大众文艺. 2020(02)
[2]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五链驱动研究[J]. 李晓琴,陈跃,程远泽.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4)
[3]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历程和模式比较分析[J]. 宋明轩,谢春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贾新平,梅雪莹,罗海蓉,贾俊丽,易能,唐玲,赵英杰,刘华周. 农学学报. 2019(09)
[5]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J]. 钟卫红.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9)
[6]农文旅融合助力浙江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 曹莉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19(08)
[7]浅议通海洞经音乐的传承与现状[J]. 李琼. 民族音乐. 2019(02)
[8]通海出“名品” “通玫”扬业界[J]. 陆继亮. 中国花卉园艺. 2019(02)
[9]通海古城[J]. 贾冬梅. 浙江林业. 2017(04)
[10]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与价值评估[J]. 王广振,曹晋彰. 人文天下. 2017(07)
博士论文
[1]云南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究[D]. 符广兴.云南大学 2015
[2]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 包乌兰托亚.中国海洋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黄晓春.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柳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 王荣娴.广西大学 2018
[3]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文献计量学研究[D]. 张璐.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历史古城的保护开发与中国城市发展[D]. 谭卫.暨南大学 2006
[5]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 刘汉州.河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31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3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