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机遇、困局与出路:2003年《公约》框架下的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1-04-18 15:4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相关国际文书中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中,社区却遭遇如何参与的困局。在《公约》框架下"遗产化"的过程中,非遗传承获得了新的机遇,但同样也遭遇了新的问题。《公约》理想与社区、群体、个人的认知之间存在鸿沟,需要有恰当的桥梁,而知识分子可以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调动非遗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文化中介工作如何与国家行动区别,真正发挥社区、群体、个人在非遗传承中的主体性,可以借鉴"遗产共同体"模式,进一步完善《公约》的非遗保护范式。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20,(05)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2003年《公约》及相关国际文书的愿景与现实困境
二、政府角色:作为缔约国的行动
    (一)《伦理原则》中的张力
    (二)《总体成果框架》与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经纪”:中介的桥梁作用
四、遗产共同体:CGIs如何实现参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困境[J]. 张多.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2)
[2]不能孤立存在的社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防冻剂的“CGIs”与“遗产社区”[J]. 马克·雅各布,唐璐璐.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2)
[3]反对社区主义——也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J]. 吕微.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2)
[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践范式[J]. 户晓辉.  民族艺术. 2017(04)
[5]以社区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政策中社区的地位及其界定[J]. 杨利慧.  西北民族研究. 2016(04)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绎读与评骘[J]. 朝戈金.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5)
[7]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公约》“两个中文本”的分析[J]. 巴莫曲布嫫.  民族艺术. 2015(06)
[8]重新审视五四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命运——以20世纪对于传统节日的批判为例[J]. 陈连山.  民俗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3145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45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