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实践的分化与回归:生活文化嬗变的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9 06:13
民俗等生活文化生成于日常实践,因此要反思生活文化在当代社会转型中的嬗变,就有必要对日常实践的环境、内容和方式进行历时性考察,并探究如何借助倡导新的日常实践去创造新的生活文化。传统日常实践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若绕开日常实践去恢复传统文化无异于空中造阁,只会把传统文化封存在博物馆和舞台中而无法回归日常生活。因此介入日常实践是复兴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最终路径,而这样做需要有跨越理论与行动之间、不同专业之间鸿沟的决心和能力。广东湛江X美术社等社会组织的社区营造行动,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实现这种跨越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社会日常实践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传统社会日常实践的特点
(二)传统社会日常实践的意义
二、城市化和市场化背景下日常实践的分化
(一)日常实践分化的主要表现
(二)日常实践分化的主要影响
三、日常实践的回归:社区营造的启示
(一)回归社区空间,活跃社区生活
(二)实践主体归位,提升主体意识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践”与“实践民俗学”[J]. 王杰文. 民俗研究. 2019(06)
[2]实践民俗学:从理论到乡村研究[J]. 萧放,鞠熙. 民俗研究. 2019(01)
[3]两种自由意志的实践民俗学——民俗学的知识谱系与概念间逻辑[J]. 吕微. 民俗研究. 2018(06)
[4]民俗学的学科属性与当代转型[J]. 田兆元. 文化遗产. 2014(06)
[5]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J]. 刘晓春. 民俗研究. 2014(05)
[6]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J]. 徐赣丽. 民俗研究. 2006(03)
本文编号:3147001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社会日常实践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传统社会日常实践的特点
(二)传统社会日常实践的意义
二、城市化和市场化背景下日常实践的分化
(一)日常实践分化的主要表现
(二)日常实践分化的主要影响
三、日常实践的回归:社区营造的启示
(一)回归社区空间,活跃社区生活
(二)实践主体归位,提升主体意识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践”与“实践民俗学”[J]. 王杰文. 民俗研究. 2019(06)
[2]实践民俗学:从理论到乡村研究[J]. 萧放,鞠熙. 民俗研究. 2019(01)
[3]两种自由意志的实践民俗学——民俗学的知识谱系与概念间逻辑[J]. 吕微. 民俗研究. 2018(06)
[4]民俗学的学科属性与当代转型[J]. 田兆元. 文化遗产. 2014(06)
[5]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J]. 刘晓春. 民俗研究. 2014(05)
[6]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J]. 徐赣丽. 民俗研究. 2006(03)
本文编号:3147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4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