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营造研究 ——以庆阳坝村路烛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0 10:37
岁时节庆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落社区凝聚与团结的重要媒介,在村寨文化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中的节庆文化逐渐衰落,并被外来文化所取代。当下,很多地方积极打造特色村寨,以更好的保留与传承传统文化,将原有的仪式性节庆转变为结构性节日,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特色村寨中节庆文化的营造是多方话语合力的结果,其营造主体、营造动力及其带来的影响等均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可为传统村寨现代化转型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本文以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特色村寨——庆阳坝村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庆阳坝村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传统村落,拥有较好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风土民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路烛节在庆阳坝至今已举办了四届,点路烛是路烛节最核心的仪式习俗,同时伴有舞龙、采莲船、打连响等多种民俗活动。论文以庆阳坝为田野调查点,通过对村寨成员在日常生活和节日活动的观察和描述,试图呈现村寨多元文化主体之间的生活交往和节日风俗的场景。运用文化营造相关理论分析节日文化中所产生的意义与功能,以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庆阳坝特色村寨节日文...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庆阳坝的历史与文化
第一节 庆阳坝村的历史与发展
一、历史沿革
二、发展现状
第二节 庆阳坝村民的日常生活
一、庆阳坝的自然生态
二、庆阳坝的文化特色
第三节 庆阳坝村公共文化体系
一、历史文化风貌
二、庆阳坝的节日体系
三、从送年到路烛节
第二章 庆阳坝村的路烛节
第一节 路烛节的起源与发展
一、与路烛节起源相关的传说
二、从传统习俗到现代节日的转变
第二节 路烛节的节日活动
一、路烛节的活动定型
二、传统的习俗
三、外来文化的融入与发展
第三章 庆阳坝路烛节的运作模式
第一节 政府的引导
第二节 地方精英的号召
第三节 村民的参与和推动
第四节 游客的凝视
第四章 庆阳坝路烛节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节日的象征意义
第二节 情感联系功能
第三节 文化传承与传播功能
一、文化的认知、实践与吸纳
二、文化的自觉与认同
第五章 庆阳坝特色村寨文化营造的路径
第一节 庆阳坝路烛节的传承与变迁
一、庆阳坝路烛节的传承现状
二、庆阳坝路烛节的功能变迁
第二节 庆阳坝路烛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村民能动意识的增加
二、政府部门的扶持
三、企业村寨的协作共赢
第三节 特色村寨文化营造的相关原则
一、文化本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采借相结合的原则
三、文化整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语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康定“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调查研究[J]. 曹盼盼,祝越.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01)
[2]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研究——以贵州榕江侗族萨玛节为例[J]. 刘宗碧.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3]近二十年我国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评析[J]. 谭志满,刘双燕. 广西民族研究. 2016(05)
[4]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策略[J]. 周效东.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05)
[5]民间信仰之于民众日常生活建构的逻辑与国家在场[J]. 张祝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6]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原始困境与现代传承——基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J]. 史小亚.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6)
[7]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问题研究——以武陵山片区湘西南民族村寨为例[J]. 龙晔生. 民族论坛. 2015(03)
[8]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J]. 张显伟. 广西民族研究. 2014(05)
[9]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及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J]. 阮金纯,杨晓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10]湖北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调查报告[J]. 黄荡,邓新财,刘学师. 新西部(理论版). 2014(02)
博士论文
[1]制度:文化研究的重要维度[D]. 武立波.黑龙江大学 2017
[2]我国专卖制度改革研究[D]. 贺运生.中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旅游开发背景下壮族“三月三”的变迁与重构[D]. 王方捷.广西师范大学 2016
[2]民族村寨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 田全洪.中南大学 2013
[3]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功能研究[D]. 孔翠芳.中央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9035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庆阳坝的历史与文化
第一节 庆阳坝村的历史与发展
一、历史沿革
二、发展现状
第二节 庆阳坝村民的日常生活
一、庆阳坝的自然生态
二、庆阳坝的文化特色
第三节 庆阳坝村公共文化体系
一、历史文化风貌
二、庆阳坝的节日体系
三、从送年到路烛节
第二章 庆阳坝村的路烛节
第一节 路烛节的起源与发展
一、与路烛节起源相关的传说
二、从传统习俗到现代节日的转变
第二节 路烛节的节日活动
一、路烛节的活动定型
二、传统的习俗
三、外来文化的融入与发展
第三章 庆阳坝路烛节的运作模式
第一节 政府的引导
第二节 地方精英的号召
第三节 村民的参与和推动
第四节 游客的凝视
第四章 庆阳坝路烛节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节日的象征意义
第二节 情感联系功能
第三节 文化传承与传播功能
一、文化的认知、实践与吸纳
二、文化的自觉与认同
第五章 庆阳坝特色村寨文化营造的路径
第一节 庆阳坝路烛节的传承与变迁
一、庆阳坝路烛节的传承现状
二、庆阳坝路烛节的功能变迁
第二节 庆阳坝路烛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村民能动意识的增加
二、政府部门的扶持
三、企业村寨的协作共赢
第三节 特色村寨文化营造的相关原则
一、文化本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采借相结合的原则
三、文化整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语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康定“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调查研究[J]. 曹盼盼,祝越.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01)
[2]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研究——以贵州榕江侗族萨玛节为例[J]. 刘宗碧.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3]近二十年我国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评析[J]. 谭志满,刘双燕. 广西民族研究. 2016(05)
[4]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策略[J]. 周效东.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05)
[5]民间信仰之于民众日常生活建构的逻辑与国家在场[J]. 张祝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6]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原始困境与现代传承——基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J]. 史小亚.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6)
[7]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问题研究——以武陵山片区湘西南民族村寨为例[J]. 龙晔生. 民族论坛. 2015(03)
[8]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J]. 张显伟. 广西民族研究. 2014(05)
[9]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及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J]. 阮金纯,杨晓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10]湖北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调查报告[J]. 黄荡,邓新财,刘学师. 新西部(理论版). 2014(02)
博士论文
[1]制度:文化研究的重要维度[D]. 武立波.黑龙江大学 2017
[2]我国专卖制度改革研究[D]. 贺运生.中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旅游开发背景下壮族“三月三”的变迁与重构[D]. 王方捷.广西师范大学 2016
[2]民族村寨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 田全洪.中南大学 2013
[3]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功能研究[D]. 孔翠芳.中央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9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23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