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往视域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
发布时间:2021-08-09 13:34
在中外文化交往过程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不仅对内推动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外也成为世界逐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重要窗口。如何进一步发挥非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和软实力,是一个值得学界持续并深入探讨的问题。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已经形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立体化的传播格局,但是在具体传播实践中,还需要侧重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常生活属性来增进跨文化理解;利用好新媒体的整合传播优势来拓宽非遗海外传播路径以及发展跨界思维延展非遗的传播空间。
【文章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2020,20(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二、文化交往视域下的非遗对外传播实践路径
(一)官方机构的宣传和推动是文化交往视域下非遗对外传播的主要路径
(二)孔子学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三)文化企业走出去是非遗海外传播重要营销手段
(四)海外华人、华侨的在地传播是重要传播途径
(五)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非遗海外传播提供了新兴传播阵地
三、文化交往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发展趋势
(一)在日常中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跨文化理解
(二)用活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拓宽非遗海外传播途径
(三)发展跨界思维,为非遗海外传播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博物馆+非遗”模式下的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路径[J]. 方云.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06)
[2]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以核心理论问题为研究路径[J]. 郑震.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5)
[3]文化交往的实质和意义[J]. 桂翔. 江淮论坛. 2004(03)
[4]传播文化及其过程[J]. 周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硕士论文
[1]基于孔子学院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果研究[D]. 薛梦晨.山东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32162
【文章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2020,20(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二、文化交往视域下的非遗对外传播实践路径
(一)官方机构的宣传和推动是文化交往视域下非遗对外传播的主要路径
(二)孔子学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三)文化企业走出去是非遗海外传播重要营销手段
(四)海外华人、华侨的在地传播是重要传播途径
(五)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非遗海外传播提供了新兴传播阵地
三、文化交往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发展趋势
(一)在日常中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跨文化理解
(二)用活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拓宽非遗海外传播途径
(三)发展跨界思维,为非遗海外传播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博物馆+非遗”模式下的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路径[J]. 方云.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06)
[2]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以核心理论问题为研究路径[J]. 郑震.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5)
[3]文化交往的实质和意义[J]. 桂翔. 江淮论坛. 2004(03)
[4]传播文化及其过程[J]. 周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硕士论文
[1]基于孔子学院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果研究[D]. 薛梦晨.山东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32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3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