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遗产化”研究引介——对国内遗产认知和遗产实践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8-11 22:25
"申遗热"和"遗产热"的社会现状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遗产化"时代,本文侧重介绍国外遗产化的研究历史,包括"遗产化"的产生和概念、"遗产化"的反思批判、新世纪"遗产化"的再认知,进而分析我国当前"遗产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遗产化"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当前遗产实践和遗产认知的几点启示。
【文章来源】:建筑师. 2020,(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遗产产品生产模型
图1:遗产产品生产模型权威遗产话语一方面肯定了专家有能力和权威为遗产代言,肯定了精英阶层的经验价值,忽视了普通群体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验,排除了不同的或相反的遗产理解方式;另一方面遗产专家、国家机构二者相互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在遗产化中不断巩固彼此权威,进一步将这种权威话语合法化,从而在国家、专家、大众之间建立了一套从上至下的关系模式。
批判性遗产研究认为“遗产不是固化的形式,而是一种文化过程或涉事展演(embodied performance)”,“遗产没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物质遗产的意义蕴含在非物质的文化实践中,所有的遗产本质上都是无形的(intangible)”,批判性遗产研究强调遗产的焦点不是“真实性”,而是围绕真实性而产生的各种社会话语和文化实践,这也意味着遗产被重新嵌入到历史和社会之中进行审视。受此启示,“遗产化”的概念不再拘泥于从“物品”变成“展品”“商品”的“狭义遗产化”阶段,而是扩展到了包含“前遗产化”和“后遗产化”的“广义遗产化”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广义遗产化”并不否定“狭义遗产化”中遗产认定、保护的价值和必要性,而是提供了一种重新认知遗产的视角。1.“前遗产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天坛到养心殿——研究性保护工程的轮回[J]. 赵鹏,林佳. 建筑学报. 2018(10)
[2]殖民主义遗迹与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人的“反遗产化”运动[J]. 张青仁. 文化遗产. 2018(05)
[3]从战后重建到预防性保护——比利时建筑遗产保护之路[J]. 吴美萍. 建筑师. 2018(04)
[4]后现代图景下的批判性保护——美国当代建成遗产保护动向[J]. 张鹏,陈曦. 建筑师. 2018(04)
[5]日本建成遗产保护方法的发展[J]. 亚历杭德罗·马丁内斯,石晏蕊. 建筑师. 2018(04)
[6]遗产认同:概念、内涵与研究路径[J]. 张朝枝,屈册,金钰涵. 人文地理. 2018(04)
[7]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性:时间与民俗传统的遗产化[J]. 彭牧.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4)
[8]哈尼梯田“申遗”过程与旅游发展中的权力实践[J]. 屈册,金钰涵,张朝枝.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9]过去的未来:关于建成遗产问题的批判性认知与实践[J]. 常青. 建筑学报. 2018(04)
[10]“文化”场域的博弈与“遗产”价值的重构——基于彝族禳灾记忆遗产化案例的思考[J]. 吴薇,王晓葵. 民族学刊. 2017(06)
本文编号:3337005
【文章来源】:建筑师. 2020,(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遗产产品生产模型
图1:遗产产品生产模型权威遗产话语一方面肯定了专家有能力和权威为遗产代言,肯定了精英阶层的经验价值,忽视了普通群体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验,排除了不同的或相反的遗产理解方式;另一方面遗产专家、国家机构二者相互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在遗产化中不断巩固彼此权威,进一步将这种权威话语合法化,从而在国家、专家、大众之间建立了一套从上至下的关系模式。
批判性遗产研究认为“遗产不是固化的形式,而是一种文化过程或涉事展演(embodied performance)”,“遗产没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物质遗产的意义蕴含在非物质的文化实践中,所有的遗产本质上都是无形的(intangible)”,批判性遗产研究强调遗产的焦点不是“真实性”,而是围绕真实性而产生的各种社会话语和文化实践,这也意味着遗产被重新嵌入到历史和社会之中进行审视。受此启示,“遗产化”的概念不再拘泥于从“物品”变成“展品”“商品”的“狭义遗产化”阶段,而是扩展到了包含“前遗产化”和“后遗产化”的“广义遗产化”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广义遗产化”并不否定“狭义遗产化”中遗产认定、保护的价值和必要性,而是提供了一种重新认知遗产的视角。1.“前遗产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天坛到养心殿——研究性保护工程的轮回[J]. 赵鹏,林佳. 建筑学报. 2018(10)
[2]殖民主义遗迹与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人的“反遗产化”运动[J]. 张青仁. 文化遗产. 2018(05)
[3]从战后重建到预防性保护——比利时建筑遗产保护之路[J]. 吴美萍. 建筑师. 2018(04)
[4]后现代图景下的批判性保护——美国当代建成遗产保护动向[J]. 张鹏,陈曦. 建筑师. 2018(04)
[5]日本建成遗产保护方法的发展[J]. 亚历杭德罗·马丁内斯,石晏蕊. 建筑师. 2018(04)
[6]遗产认同:概念、内涵与研究路径[J]. 张朝枝,屈册,金钰涵. 人文地理. 2018(04)
[7]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性:时间与民俗传统的遗产化[J]. 彭牧.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4)
[8]哈尼梯田“申遗”过程与旅游发展中的权力实践[J]. 屈册,金钰涵,张朝枝.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9]过去的未来:关于建成遗产问题的批判性认知与实践[J]. 常青. 建筑学报. 2018(04)
[10]“文化”场域的博弈与“遗产”价值的重构——基于彝族禳灾记忆遗产化案例的思考[J]. 吴薇,王晓葵. 民族学刊. 2017(06)
本文编号:3337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3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