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集聚动力机制系统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22:13
  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藏羌彝走廊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理空间交叉覆盖,形成并保留了多样的本土民族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产业建设带,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文化产业在藏羌彝走廊的规划建设中,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走廊民族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是集聚动态过程中各种驱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的方式。在机制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影响集聚发展的关键因素会因时代演进或地域间差异产生不同,导致聚集地主导力量的转变,从而改变聚集地本身的运作模式及相关聚集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研究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集聚的内在规律,探索集聚形成的动力机制,需要厘清集聚内部动力因子间的作用机理和内涵关系。文化产业集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密切联系,辐射作用广泛,其集聚过程会受到各个领域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对文化产业集聚动力机制进行研究,选择藏羌彝走廊为研究地区,通过文献分析、系统动力学和多种定量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集聚程度、变化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集聚的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及反馈关系,区别联系产业经济、产业资源、政策环...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集聚动力机制系统仿真研究


018年藏羌彝走廊核心地区文化产值占比

文化产业,走廊,相关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统计2012-2018年藏羌彝走廊和全国相关数据,分别计算两项数据的比值,对比分析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的关联性,如图3.2所示: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藏羌彝走廊各市州《统计年鉴》及《国民发展和统计公报》图3.2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的相关性从上图可以看出,在2013年之前全国文化产业的关联度高于藏羌彝走廊,2013年藏羌彝走廊的产业关联度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高于全国水平,在2015年稍有下滑后又恢复为平稳上升,2017年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从整体趋势来看,走廊文化产业的关联性和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出现同样的增长趋势。3.1.2文化资源概况近年来,藏羌彝走廊的文化产业显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文化产品更加优质的发展趋势。各级政府根据《规划》内容发布了建设发展规划,在可获得的统计资料中显示:四川省最先响应《规划》指示,近三年以藏羌彝走廊为主导进行了20多场的文化项目推介活动,共成功实现150余个项目的推介成果,获得100亿元以上的项目投资额;搭建“川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训平台”,近3年累计培养培训藏羌彝走廊地区文化产业人才达到1000人次。贵州毕节市通过抓专项规划的编制、抓积极申报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开展产业博览会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青海民族聚居地共成立文化产业项目17个,大中小文化企业在规划实行过程中共计增加665户,为当地居民和毕业生增加了1万余名进入文化活动的工作机

趋势图,文化产业,走廊,趋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图3.5走廊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发展趋势根据对走廊整体文化产业区位熵的集聚水平测算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体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是逐年增加的,在2012—2013年的增长率最高,增长速度最快,在2014—2018年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增长率呈现具有规律的波动形,整体水平趋于平稳增长,增长率也趋于更加平缓地变化。3.3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存问题通过3.1节对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模、资源概况、集聚区分布的统计与分析,以及3.2节对藏羌彝走廊各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计算、藏羌彝走廊整体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计算、空间上文化产业集聚水平的分布情况的分析,综合该地区目前发展现状,得到了以下几点现存的问题。3.3.1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尚有较大发展空间通过分析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趋势及已开展的文化项目活动,可看出当地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虽已初具成效,文化产业总体规模正逐步扩大,但其实际进程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藏羌彝走廊文化产值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经济成效对于文化整体发展的空间和方向仅仅指出了方向,尚未出现具有针对性、较为详尽的集聚发展规划。在藏羌彝走廊,文化资源多种多样,并且文化产品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然而走廊部分区域的文化产业集聚规划、政策、活动等未能完全发挥各主体职能,使得所打造的文化项目趋于同质与重复,即使在文化服务与项目的数量上获得了成效,但未能实现整体性优势,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J]. 孙剑锋,李世泰,纪晓萌,秦伟山,王富喜.  经济地理. 2019(08)
[2]藏羌彝走廊民间信仰与道教文化的互融与整合[J]. 李卫青.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3)
[3]内蒙古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测评[J]. 周彬,张梦瑶,钟林生,虞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4)
[4]集聚的原生性特征与地区转型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J]. 朱华友,朱之熹,张林.  经济地理. 2018(10)
[5]中美两国文化产业集聚与溢出效应检验[J]. 刘振卫.  统计与决策. 2018(19)
[6]城市文化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传媒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J]. 黄滢,陈堂发.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08)
[7]协同演化与集群成长——河南禹州钧瓷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J]. 吕可文,苗长虹,王静,丁欢.  地理研究. 2018(07)
[8]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J]. 甘晓莹.  新西部. 2018(19)
[9]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分布——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 褚岚翔,黄丽.  企业经济. 2018(06)
[10]“一带一路”倡议下苏东地区海洋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J]. 张元,洪晓楠.  广西社会科学. 2018(02)

博士论文
[1]文化产业集聚模式及其机制研究[D]. 何勇军.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力机制研究[D]. 许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
[2]文化产业集群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 逯源.山西财经大学 2019
[3]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管理研究[D]. 黄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4]空间溢出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D]. 冯星宇.山东财经大学 2018
[5]基于系统动力和实现模式对河北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D]. 陈兵.河北师范大学 2018
[6]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机制研究[D]. 赵晓丽.山西财经大学 2016
[7]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D]. 黄蒙.安徽工业大学 2015
[8]乡村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系统仿真研究[D]. 郝丽丽.大连理工大学 2015
[9]产业经济系统结构演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 郭亮.大连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0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460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