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文化产业的治理功能与转型路径
发布时间:2021-10-27 04:48
在后脱贫时代,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民族文化产业作为民族属性和文化属性相交融的特色文化产业门类,具有助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文化遗产、供给新型乡贤的基本功能。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尽管民族文化产业具备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和区域竞争优势,但相应地存在经济转化效益、市场文化品位和民族特色比重不高等发展难题。民族文化产业要以转型谋发展,抓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把握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内在逻辑,坚持党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全面领导,维护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探索民族文化产业经营的有效模式,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2020,(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互嵌
(一)乡村振兴构成“后脱贫时代”民族文化产业的存在“场域”
(二)民族文化产业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榫子”
二、民族文化产业的总体特征与发展困境
(一)民族文化产业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但目前经济转化效益不高
(二)民族文化产业具有政策支持优势,但目前市场文化品位不高
(三)民族文化产业具有区域竞争优势,但目前民族特色比重不高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文化产业的转型路径
(一)以组织振兴为核心,确保党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全面领导
(二)以生态振兴为前提,守护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三)以人才振兴为保障,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四)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探索民族文化产业经营的有效模式
(五)以文化振兴为基础,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脱贫时代农民贫困风险对乡村振兴的挑战[J]. 夏支平. 江淮论坛. 2020(01)
[2]中国区域文化地图:“大一统”抑或“多元化”?[J]. 赵向阳,李海,孙川. 管理世界. 2015(02)
本文编号:3460903
【文章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2020,(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互嵌
(一)乡村振兴构成“后脱贫时代”民族文化产业的存在“场域”
(二)民族文化产业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榫子”
二、民族文化产业的总体特征与发展困境
(一)民族文化产业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但目前经济转化效益不高
(二)民族文化产业具有政策支持优势,但目前市场文化品位不高
(三)民族文化产业具有区域竞争优势,但目前民族特色比重不高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文化产业的转型路径
(一)以组织振兴为核心,确保党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全面领导
(二)以生态振兴为前提,守护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三)以人才振兴为保障,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四)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探索民族文化产业经营的有效模式
(五)以文化振兴为基础,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脱贫时代农民贫困风险对乡村振兴的挑战[J]. 夏支平. 江淮论坛. 2020(01)
[2]中国区域文化地图:“大一统”抑或“多元化”?[J]. 赵向阳,李海,孙川. 管理世界. 2015(02)
本文编号:3460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46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