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5 14:4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在主体范围、主体结构、主体秩序、主体交往方面实现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单主体”思维的超越,形成“互主体”思维。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包括“仁者,爱也”的仁道观、“义利,利义,相为用”的利益观、“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治理观、“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的安全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明观。中国传统文化的“互主体”思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发:一要构建“推己及人、仁为己任”的仁道共同体;二要构建“义利统一、弘义融利”的利益共同体,三要构建“以法为绳、德法合治”的政治共同体;四要构建“对话协商、合作共赢”的安全共同体;五要构建“求同存异、交流互鉴”的文明共同体。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
    2.1 主体范围由“民族-国家”向“国际-人类”转变
    2.2 主体结构由“中心-边缘”向“周边-多边”转变
    2.3 主体秩序由“国强必霸”向“国强必仁”转变
    2.4 主体交往由“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赢”转变
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思想资源
    3.1 “仁者,爱也”的仁道观
    3.2 “义利,利义,相为用”的利益观
    3.3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治理观
    3.4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的安全观
    3.5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明观
4.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建构
    4.1 建构“推己及人,仁为己任”的仁道共同体
    4.2 建构“义利统一、弘义融利”的利益共同体
    4.3 建构“德法合治,以法为绳”的政治共同体
    4.4 建构“对话协商,合作共赢”的安全共同体
    4.5 建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的文明共同体
5.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 习近平.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06)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知、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为[J]. 赵永帅,秦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儒家文化基因的当代承继[J]. 秦龙,赵永帅.  学术界. 2019(01)
[4]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 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12)
[5]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及其实践指向[J]. 吕增艳,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6]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下“国际德治”与“国际法治”的融合互动[J]. 宋云博.  政法论丛. 2018(06)
[7]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结构及其建构[J]. 杨宏伟,张倩.  教学与研究. 2018(11)
[8]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观的三维释读[J]. 徐建军,杨国辉.  求索. 2018(06)
[9]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关系之思考[J]. 石云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7)
[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J]. 刘同舫.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7)



本文编号:3662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662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6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