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台儿庄古城模式”:枣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09 01:27
  作为大运河遗产国家展示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大运河重大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融合产业发展是枣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内容。集保护性开发、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为一体的台儿庄古城成为枣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引擎、新动能、新标杆。枣庄文化带建设应充分发挥台儿庄古城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红色文化与运河文化互促共进、并荣共生的文化品牌,规划建设"一城、一河、一湖"的枣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大运河遗产国家展示中心:枣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定位与内容
    (一)枣庄运河文化带基本情况与历史地位
    (二)枣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定位方向
    (三)枣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内容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项目
        2.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业项目
二、“台儿庄古城模式”:枣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引擎与动能
    (一)保护性开发:运河基因与大战基因成就复活之城
    (二)创造性传承:品牌力量铸就运河之魂
    (三)创新性发展:全域旅游助力经济腾飞
三、红色文化与运河文化互促共进、并荣共生:枣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积极融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现资源向重点项目集中、项目向重点区域集聚
    (二)以大运河文化为内核,实施“大运河文化+”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与沿线生态建设、城市功能、经济发展间的融合发展
    (三)创新大运河文化带的合作组织、合作机制、合作政策等内容,推动形成文化带命运与利益共同体,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样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大运河文化带为核心的三大战略协同建设研究——以探索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建设为例[J]. 黄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2]大运河历史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刍议[J]. 葛剑雄.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2)
[3]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解析与建设对策研究[J]. 熊海峰.  人文天下. 2017(23)
[4]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构想与路径[J]. 姜师立.  中国名城. 2017(10)



本文编号:3714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14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