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江苏大运河遗产主要特征及其保护传承利用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09 18:05
  江苏大运河遗产构成及特征研究是江苏大运河相关保护规划的基础。通过对江苏大运河国家级以上文化遗产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空间分布与类型组成,总结出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具有绵延久远性、空间集聚性、遗存逆转性和地域特色性等特征。基于此,提出创建文化带样板段、强化创意开发、建设文化高地、打造特色运河等策略。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 江苏大运河概况
二、 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与类型组成
    (一)总体格局情况
    (二)物质文化遗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
    (一)绵延久远性
    (二)空间集聚性
    (三)遗存逆转性
    (四)地域特色性
四、 基于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特点的因应保护传承利用策略
    (一)立足资源结构特征,强化创意利用开发
        1. 加强对物态遗产的保护意识
        2.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二)立足典型城市,建设运河文化高地
    (三)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江苏多彩运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旅游发展高质量对策研究[J]. 姜师立.  中国名城. 2019(06)
[2]江苏运河遗产的文化优势及其永续利用[J]. 荀德麟.  江苏地方志. 2019(01)
[3]高质量推进淮扬运河文化示范带建设[J]. 刘怀玉.  群众. 2018(10)
[4]运河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和保护利用——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J]. 郑菲菲.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0)
[5]江苏地方剪纸工艺的艺术个性浅析[J]. 查曰珩.  内蒙古艺术. 2017(02)
[6]绿杨城郭: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J]. 李朦萌.  大众考古. 2016(11)
[7]大运河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的思考——以扬州市为例[J]. 张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8]中国戏曲的水路传播现象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阐述范例[J]. 高思春.  大众文艺. 2012(19)
[9]大运河水工建筑遗产空间分布及其旅游开发——以江苏段为例[J]. 李永乐,程玲.  中国名城. 2012(03)
[10]大运河申遗背景下河道类遗产保护的价值判研初探——以大运河(常州段)为例[J]. 吴晓,王艳红,高军军,吴友奇.  现代城市研究. 2011(09)

硕士论文
[1]以现代扬州玉器为例研究传统玉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 岳琳.江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5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15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0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