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乡村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4-05 08:23
目前,乡村文化教育仍存在优质的教育资源缺乏、城乡素质教育差距较大等问题,无法满足更深层次的个性化培养以及兴趣培养方面的需求,不符合新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引入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为载体,为乡村文化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开拓第二课堂,搭建优质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一、项目的意义和可行性
1.1项目的意义
1.缩小城乡文化教育差距。
2.重拾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3.促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
1.2项目的可行性
1.家长对儿童文化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2.家长支持“互联网+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3.“互联网+乡村文化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4.发挥互联网在线教育的优势。
二、“互联网+乡村文化教育”项目的实践
2.1第二课堂建设
2.2公益支教
2.3联合资源
三、“互联网+乡村文化教育”项目特色及发展规划
3.1项目特色
第一,推行“互联网+乡村文化教育”的服务。
第二,推行“第二课堂+乡村文化教育”的模式。
第三,推行“互联网+闽南语诗词吟唱 ”的特色。
第四,推行“新媒体+乡村文化教育”新形式。
3.2发展规划
1.市场导入期。
2.成长期。
3.稳定期。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83083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一、项目的意义和可行性
1.1项目的意义
1.缩小城乡文化教育差距。
2.重拾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3.促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
1.2项目的可行性
1.家长对儿童文化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2.家长支持“互联网+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3.“互联网+乡村文化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4.发挥互联网在线教育的优势。
二、“互联网+乡村文化教育”项目的实践
2.1第二课堂建设
2.2公益支教
2.3联合资源
三、“互联网+乡村文化教育”项目特色及发展规划
3.1项目特色
第一,推行“互联网+乡村文化教育”的服务。
第二,推行“第二课堂+乡村文化教育”的模式。
第三,推行“互联网+闽南语诗词吟唱 ”的特色。
第四,推行“新媒体+乡村文化教育”新形式。
3.2发展规划
1.市场导入期。
2.成长期。
3.稳定期。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83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8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