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以荆楚文化遗产的开发建设为例
本文关键词: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以荆楚文化遗产的开发建设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遗产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科技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和长江文明的枢纽城市,武汉的文化资源禀赋优越、文化科技实力雄厚,因此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以荆楚文化遗产的开发建设为例,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可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文化资源服务平台、技术转化及咨询服务平台、文化人才培养平台和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平台等六大子平台入手进行构建。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化 公共服务平台 荆楚文化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H83F00)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民委发〔2014〕37号)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文化遗产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科技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稳步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尤其是颁布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我国文化资源的精髓,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星亮;关于保护和开发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若干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孟华,秦耀辰;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外部性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束义明,李莉;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资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朱强;李伟;;遗产区域:一种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新方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5 苏荣誉;;论自然与文化遗产问题[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6 刘庆余;李娟;张立明;王乃昂;李钢;;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J];人文地理;2007年02期
7 沙中土;;非洲遗产:被遗忘的角落[J];地图;2007年05期
8 陈金华;秦耀辰;孟华;;国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与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甘丽;邓莹;;我国遗产资源制度管理模式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10 彭兆荣;;遗产政治学:现代语境中的表述与被表述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建华;;遗产保护与媒体宣传的关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王华;梁明珠;;公众参与公共性遗产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香港保留皇后码头事件透视[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钱振越;;保护世界遗产 永远造福人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曹新;;风景遗产概论[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邢启坤;;论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齐欣;靳秒;黄小芳;;“遗产小道”方法及在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上的应用——以大运河遗产小道杭州示范段为例[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何星亮;;关于保护和开发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若干问题[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8 王秉洛;;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同其所处环境不可分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潘运伟;杨明;;濒危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磊;;长城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宽度和层次构建研究——以左云摩天岭长城段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成泉;保护好民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孟宪民;优势·成就与问题·差距[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遗产资源的经济学特征[N];经济参考报;2002年
4 刘红婴;为世界遗产竖起法律的盾牌[N];中国建设报;2004年
5 文博;中意文化遗产中心项目顺利启动[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记者 李佳鹏;《国家遗产名录》不设终身制[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特派记者 陆成钢;人才,是文化遗产保护最稀缺的资源[N];嘉兴日报;2006年
8 苏荣誉;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利用[N];学习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香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兼任教授 徐苹芳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生态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 陈昌笃;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周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梅宝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N];周口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肖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构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以荆楚文化遗产的开发建设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5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