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字经》的四重意蕴——《三字经》八百年传播阐释史考察
本文关键词:论《三字经》的四重意蕴——《三字经》八百年传播阐释史考察
【摘要】:《三字经》八百年的传播影响史,有两大谜团、一大特点,即作者不明、版本不定,却又有一部绵延相续的注释、补订、仿作史;《三字经》的文本阐释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最初的概括评价,稍后的文本解读,以及现代的学理分析。《三字经》,实质是一部以儒家教育理念为构架,以名物伦常、经子诸史为内容,以劝学策励为宗旨,具有"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的问学导引功能的蒙学经典,它至少可以作四重解读,包含四重意蕴。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三字经》 传播史 阐释史 四重意蕴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50015)
【分类号】:G122;G206
【正文快照】: 两千多年来,数千种蒙书中,《三字经》和《弟子规》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阅读人数最多的蒙书,也是最适合当代小学生诵读,借以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三字经》以国学教育为主,旨在“劝学”,《弟子规》以伦理教育为主,旨在“做人”,但无不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出匠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奇同;;《三字经》与国学[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0年01期
2 许筱言;;《三字经》去留的背后:传统文化如何传承[J];神州;2011年03期
3 常梦飞;;《三字经》培养不出现代公民[J];学习月刊;2007年13期
4 徐梓;;《三字经》的渊源及其蕴含的中华文化[J];传承;2009年07期
5 王锦坤;;《三字经》的“中和”观念[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薛毅;刘华实;;《三字经》中的“义”观念及其影响[J];魅力中国;2008年03期
7 ;钱文忠:《三字经》适合全中国人来读[J];成才之路;2009年05期
8 本刊编辑部;;文化再启蒙 人生好向导[J];商品与质量;2012年50期
9 郭之纯;;谨防传统文化“山寨化”[J];黄金时代;2011年03期
10 鹤岛俊一郎,董明;《三字经》在日本的流传和日本的《本朝三字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尹;《三字经》能否治现代营养不良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胡晴俐邋本报记者 谷晓敏;《三字经》申遗之争谁是谁非[N];中国商报;2007年
3 钱文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三字经》[N];解放日报;2009年
4 主讲人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钱文忠 本报实习生 练正超 本报记者 李月宁;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读《三字经》[N];新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柳霞;《三字经》,要不要删着读?[N];光明日报;2011年
6 赵志疆;《三字经》作者之争背后的经济驱动[N];工人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树伟;在传统文化面前我们都是蒙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从《三字经》看传统文化启蒙[N];牡丹江日报;2009年
9 李婷;传统文化需重新启蒙[N];文汇报;2008年
10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钟健;花上万元读国学班值不值?[N];南方日报;2012年
,本文编号:709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70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