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日之名:当代中国文化自觉下的几个瞬间
本文关键词:以节日之名:当代中国文化自觉下的几个瞬间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工业 文化自觉 艺术节 集体与个体 生产力
【摘要】:今天,各类艺术性节日活动已被纳入公众文化活动的选择范围之内,成就了日常生活的内容,并且在网络社会的全球化文化交互中趋于想象的一致。社会文化不断召唤、组织出新的文化集体,那么在被以“节”命名的文化活动中,蕴含着怎样的集体情感,公众对这种文化消费形式的选择与使用中,和日常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事实上,我们正在亲历的文化自觉进程也并非一如世界流行文化的演进脚步:没有经过反文化运动潮流,也没有经由亚文化抵抗逃逸式的政治情感而通过新自由主义经济的过度才转向一种较为固定的生产模式,而是经过那么作为艺术活动生产者的我们面对的是何种文化的基底,作为公众的我们又该怎样理解我们使用着的文化,而这之间又是如何地再意义化的?本文将从这种文化产业组织最广义的含切入,探求当代艺术节中的艺术性和节日性(即狂欢性)的特点;同时,聚焦于三个民间资本组织起文化工业的瞬间,即:八零年代末摇滚文化的兴起、至今已发展十余年的我国第一个从民间发起的音乐节——迷笛音乐节、2015年我国首个民营艺术节的举办,希望在过程中能让以艺术节这种文化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面貌稍加清晰,形成一种以让行动者与生产者更清晰地前进。
【关键词】:文化工业 文化自觉 艺术节 集体与个体 生产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10
- 第一章:节日的艺术与艺术的节日10-20
- 一、节日的类型学10-13
- 二、嘉年华、庙会与革命13-16
- 三、人的活力16-17
- 四、节日时刻17-19
- 小结19-20
- 第二章:关于文化自觉的几个瞬间20-31
- 一、“让世界充满爱”21-23
- 二、“中国的‘伍德斯托克’”23-28
- 三、中国的“火人节”28-31
- 第三章:想象力的质量31-39
- 一、闲暇31-33
- 二、公众33-35
- 三、网络社会35-36
- 四、事件36-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2 毛崇杰;;从文本/语境到文化/文明(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晓升;;文化:意识形态抑或商品?——兼与《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商榷[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5 周勤勤;;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7 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年06期
8 何海华;;浅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孙国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小军;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晓玲;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9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涛;二十世纪文化工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晨曦;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静;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刘欢;汉服文化的产业链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睿;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耿伟华;地方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琼;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陈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8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0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