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21:06

  本文关键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管理体制 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凝聚力、提升国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生态变迁迅速,加之受西方文化影响,国人的文化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了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大量流失,甚至濒临灭绝。因此,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对于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笔者以准公共物品理论为依据,运用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发展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深入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现状及主要问题,比较分析了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及宁波、成都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从而从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新模式的角度,对我国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探讨。本文分析认为,首先,加强非遗知识普及,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是非遗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既是保护和挽救我国各地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强非遗保护力度和效果的必要前提。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非遗搭建展示平台,扩大非遗的文化品牌效应,从而引导非物质化遗产进入市场化运作。再次,实现非遗的市场化运作、激发非遗的生存空间和经济效益还得完善非遗投融资政策,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能够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为稳步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还要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如非遗保护立法、培养非遗管理团队、政府扶持政策、非遗市场准入机制、非遗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上述观点希望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管理体制 体制改革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绪论10-17
  • 1.1 选题的背景和现实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3 理论依据13-16
  • 1.3.1 准公共物品理论13-15
  • 1.3.2 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理论15
  • 1.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15-16
  • 1.4 文献综述16-17
  • 2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17-20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概念17
  •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17-18
  •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由来18-20
  • 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历程20-23
  • 3.1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非遗管理体制20
  • 3.2 改革开放后至2001年的非遗管理体制20-21
  • 3.3 新世纪至今的非遗管理体制21-23
  • 4 我国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问题探讨23-27
  • 4.1 法律法规缺位,导致非遗管理不完善23
  • 4.2 投融资政策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畅23-24
  • 4.3 管理团队不专业,管理方式少有创新24-25
  • 4.4 扶持政策不到位,传承人积极性不高25-26
  • 4.5 对文化空间认识不足,非遗生存环境遭到威胁26-27
  • 5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经验探究及客观趋势27-34
  • 5.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经验研究27-29
  • 5.1.1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经验研究27
  • 5.1.2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经验研究27-28
  • 5.1.3 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经验研究28
  • 5.1.4 意大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经验研究28-29
  • 5.2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经验研究29-34
  • 5.2.1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实践与经验29-31
  • 5.2.2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实践与经验31-32
  • 5.2.3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实践与经验32-34
  • 6 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34-38
  • 6.1 加强非遗知识普及,,提高民族文化自觉34
  • 6.2 搭建非遗展示平台,扩大文化品牌效应34-35
  • 6.3 完善非遗投融资政策,发挥民间资本作用35
  • 6.4 完善非遗保护立法,确保非遗传承人地位35-36
  • 6.5 培养非遗管理团队,创新文化发展模式36
  • 6.6 开放非遗文化市场,发挥社会参与正能量36-38
  • 7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晓娟;;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与文化旅游开发[J];才智;2012年22期

2 杨琳;傅才武;;二十年来文化体制改革进程评估[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高燕;;新时期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拓展[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鲍智勇;产业集群的公共产品:特征、形成及治理[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09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09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