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视角下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有形化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验视角下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有形化利用研究
【摘要】: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模式存在显著的区别,当今时代盛行体验经济,这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跟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相比,以体验为主导的旅游更重视人们对旅游的感知,让游客在旅游过程的参与度和渗入度中,去体验旅游的价值和意义。在已有的学术研究中,虽然也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的论述,但是如何将体验过程融入“非遗”的有形化过程却很少有人探究。本文从体验视角入手,对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有形化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重庆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从数量上和种类上都占据优势,与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还带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外加独特的地理区位,这一切决定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市场有广阔的前景。作者通过归纳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包含其含义、分类和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采用大量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体验视角下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有形化开发利用的构建模式——体验式的有形化,即在有形与无形相结合思路的指导下,提出观摩型、耳闻型、触及型、品尝型、赏析型五种有形化利用的模式。并对每种模式加以具体分析和说明,从体验的角度,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有形化利用提出了见解,加大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以满足更多更广的现实需求。作为本文的主要分析结论,作者指出只有通过游客的全程参与,全面体验“非遗”从无形到有形全过程的体验式旅游,终能达到愉悦心身的较高目标。
【关键词】: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形化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G1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2-15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3.3 技术路线13-15
- 1.4 研究综述15-19
- 1.4.1 国内外对旅游体验的研究15-16
- 1.4.2 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相关研究16-19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9-23
- 2.1 相关概念19-20
- 2.1.1 体验19
- 2.1.2 旅游体验19
- 2.1.3 有形化19-20
-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
-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20
-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20-21
- 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21-22
- 2.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22-23
- 3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状况23-31
- 3.1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23-26
- 3.1.1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分布23-24
- 3.1.2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比分析24-25
- 3.1.3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及功能25-26
- 3.2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26-31
- 3.2.1 重庆“非遗”旅游资源分布情况26-28
- 3.2.2 重庆“非遗”旅游保护和开发现状28-29
- 3.2.3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29-31
- 4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有形化利用价值分析31-35
- 4.1 有形化利用的必要性31-33
- 4.1.1 有形化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31-32
- 4.1.2 有形化利用对发展重庆区域旅游业的价值32-33
- 4.2 有形化利用的可行性33
- 4.2.1 重庆丰富的“非遗”资源是有形化利用的源泉33
- 4.2.2 重庆“非遗”文化的多样性是有形化利用的保障33
- 4.2.3 重庆“非遗”地域的差异性是有形化利用的独特魅力33
- 4.3 旅游市场对”非遗”的旅游有形化利用的体验态度分析33-35
- 5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化利用模式35-48
- 5.1 有形化的载体35-36
- 5.1.1 载体的特征35-36
- 5.1.2 载体的类型36
- 5.2 有形化开发利用中的矛盾分析36-37
- 5.2.1 经济上的矛盾36
- 5.2.2 意识形态的矛盾36-37
- 5.2.3 保护原真性与开发破坏性的矛盾37
- 5.3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有形化利用原则37-39
- 5.3.1 依法开发和保护37
- 5.3.2 重视“非遗”传承人37-38
- 5.3.3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38
- 5.3.4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38
- 5.3.5 创新利用。38-39
- 5.4 体验视角下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利用的模式39-45
- 5.4.1 观摩型利用模式40-41
- 5.4.2 耳闻型利用模式41-42
- 5.4.3 触及型利用模式42-43
- 5.4.4 品尝型利用模式43-44
- 5.4.5 赏析型利用模式44-45
- 5.5 有形化利用的保障45-48
- 5.5.1 对“非遗”的保护45-46
- 5.5.2 政府的作用46
- 5.5.3 市场的作用46-48
- 6 结论及展望48-50
- 6.1 结论48
- 6.2 不足和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3-54
- 附录B“非遗”旅游有形化利用的体验态度调查问卷表54-55
- 附录C“非遗”旅游有形化利用的体验态度调查统计表55-58
-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向阳;论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应静;方威;;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忠刚;范小霞;曹晓燕;;科研成果有形化在标准领域的实践探索[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巧然;中国石油完成百项核心技术有形化成果[N];中国石油报;2013年
2 特约记者 杨春雨;中国石油力推技术有形化[N];中国化工报;2012年
3 ;电子电器服务竞争趋向有形化[N];中国电子报;2005年
4 记者 王巧然;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记者 姜斯雄;对象化 有形化 人性化[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白雨 ;锡林浩特检察院文化育检“有形化”[N];内蒙古日报(汉);2012年
7 马泳;有形化教育 实用型管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8 记者 张新民 通讯员 王炜;把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N];中国石油报;2012年
9 杨勇邋徐萌;有形化建设效果佳[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王艳梅;“服务有形化”谱写2005年家电服务新主题[N];中国工业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月;体验视角下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有形化利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2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1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