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民俗学转型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来中国民俗学转型的思考
【摘要】:中国民俗学正在经历转型困境。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民俗学转型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承继20世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社会转型,指出了中国民俗学的困境及其应对的策略。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开展,对于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影响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中国民俗学的转型,展现了当代民俗学者的担当意识及其思辨性的思维特征,但其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操作性的欠佳和重复研究的频发。从困境的应对到转型的进程,折射出中国民俗学学科意识的强化与学科整合的未来趋势。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转型 思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网络空间‘新民间文学’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YJC751016)
【分类号】:K892
【正文快照】: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俗学界曾就其学科处境有过热烈讨论。近十年来,民俗学的学科发展仍是民俗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正在经历一场学术转型。转型因素非常复杂,关键因素有三方面:学科内部因素;当代文化转型背景;国家非遗保护因素。从上述三个维度,我们来讨论民俗学的发展及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兆元;;民俗学的学科属性与当代转型[J];文化遗产;2014年06期
2 邵卉芳;;记忆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法[J];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3 田兆元;;经济民俗学:探索认同性经济的轨迹——兼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本质属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陈映婕;;超越“遗产观”的中国民俗学发展[J];民俗研究;2013年05期
5 黄永林;;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董晓萍;;新时期民俗学研究与国家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7 安德明;杨利慧;;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境与挑战[J];民俗研究;2012年05期
8 高丙中;;民俗学的学科定位与学术对象[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赵世瑜;;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关于“民俗学何以安身立命”问题的对话[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10 田兆元;;民俗本质的重估与民俗学家的责任——一种立足于文化精华立场的表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元新;;非遗语境下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承启意义[J];文化遗产;2016年04期
2 邵卉芳;周铁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07期
3 高艳芳;;近十年来中国民俗学转型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4 吕微;;从类型学、形态学到体裁学——刘锡诚《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补注[J];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03期
5 王霄冰;;中国民俗学:从民俗主义出发去往何方?[J];民俗研究;2016年03期
6 游红霞;;“非遗”生产性保护创业主体的认同性研究——以上海“非遗”保护实践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7 袁曼琳;;“五四”新文学时期的中国民俗学:属于精英的民俗学[J];大众文艺;2016年09期
8 毕旭玲;;文化遗产保护在上海新城镇建设中的意义[J];文化遗产;2016年02期
9 李柯;;上海西郊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基于经济民俗学认同性经济的理论探究[J];文化遗产;2016年02期
10 李倩;;民间传说一源多版的成因——以大别山传说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兆元;;经济民俗学:探索认同性经济的轨迹——兼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本质属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王丽坤;;县域民俗经济探析[J];文化学刊;2012年05期
3 安德明;杨利慧;;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境与挑战[J];民俗研究;2012年05期
4 陈映婕;张虎生;;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起源地的认识误区[J];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02期
5 董晓萍;;跨文化的汉语文化交流:调研与对策[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铁梁;;民俗文化的内价值与外价值[J];民俗研究;2011年04期
7 万建中;;民俗学的学术指向和前沿问题[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年05期
8 陈映婕;张虎生;;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性与传承力[J];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9 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10 田兆元;;民俗本质的重估与民俗学家的责任——一种立足于文化精华立场的表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翠潇;中国民俗学会召开“当今国际环境中的中国民俗学”座谈会[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2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J];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02期
3 李春兰;中国民俗学开创时期的经典荟萃《典藏民俗学》出版[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3期
4 ;中国民俗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新世纪的中国民俗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2期
5 郑杭生;;中国民俗学界的一部争气之作——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中国民俗史》六卷本[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柯杨;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著作——简评乌丙安的《中国民俗学》[J];中国图书评论;1987年01期
7 ;中国民俗学1994年学术研讨会掠影[J];民俗研究;1994年04期
8 陶立t,
本文编号:879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7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