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附和文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4:08
本文关键词:关于日本附和文化的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同属一个社会的不同范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表达习惯决定了其社会的国民性格和浓郁的文化特色,森田良行①(1983)说过:“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视点考虑语言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语言。文化又潜伏在语言表达方式的内部”。一种成功有效的人际交流离不开说话者和听话者相互间的正确理解和表达。在日本人的日常言语生活中其附和表达占据了语言表达中的很大比例,日本附和语的表达习惯极具日本文化的特点,日语中如果缺少附和语使用,有时难免会遭遇一种尴尬和窘迫的状况,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虽然驾驭一种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在日语的语句表达中能否灵活运用附和语则可以认为是具备了一定的之化素质,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话语意图。在附和语的先行研究方面,日本主要有小宫千鹤子、水谷信子、メイ一ド、堀口纯子等学者围绕附和语的表现方式、功能、频度和使用时机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之相对,在中国近几年关于附和的研究有崔靖敏和孙萍萍。崔靖敏对日剧中以日语为母语的使用者的附和的使用实态进行了考察,总结了日剧中附和的表达方式和功能的使用率,指出附和表达方式的使用率最高的是「ぬぃづさ」、最低的是「先取り」。附和的功能使用率最高的是「同意の信号」、最低的是「否定の信号」。孙萍萍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的附和语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使用「ぅん 「けぃ 「ぇぇ」 「ぉぉ」最多,指出是母语的影响,汉语里有「恩」,「k8」,『哦J等相似的读音。因此,他们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围绕附和语的具体用例展开,从语言的角度研究了日本附和语。本论文和崔靖敏以及孙萍萍的研究不同,以谈话节目以及朋友间的坊间谈话为研究资料,不止研究了日语附和语的表现方式和功能,还主要从文化视角研究附和语的形成原因和优缺点两方面的影响。本论文由序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以下是主要构成。第一部分是序论部分。首先阐述国内外关于附和语的研究现状,从中提出问题点。其次依次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详细的总结了对附和的机能和附和的表现的分类。附和机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成听取的功能和意思传达的功能。附和表现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分为言语性表现和非言语性表现。这一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例说明了附和在实际生活中的机能和表现。第二章阐述了对附和文化在日本社会的形成原因的分析研究。首先从历史角度讲了附和文化的由来。然后通过日本文化的均质性和“相手本位主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章阐述了对日本附和文化的影响的分析研究。任何文化现象都有优缺点,本人以个人角度分析总结了优缺点各三点,有利于我们更了解日本附和文化。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附和的机能和表现,在此基础上从文化视角出发,明确可日本社会中附和文化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附和文化的影响。附和在日常生活中是特别常见的语言现象。通过前文的研究,总结出了五个结论。1.附和功能分为了听取功能和传达功能。2.附和的表现方式分为语言表达方式和非语言表达方式。3.附和的语言性表达方式中除了附和词、重复、换言之、抢先说之外,认为提问也是一种巧妙的附和,因此加入附和表达方式之中。4.从附和文化的由来,日本社会的均质性和“相手本位主义”这三个角度分析附和文化的形成原因。5.日本的附和文化的影响有两面性,优点总结为礼仪性、协调性、实用性。缺点总结为异文化的误解、缺乏灵活性的性格、对个性的不容忍性。总之,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来研究,通过分析附和文化形成的原因,最后分析得出附和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附和 文化 要因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31.3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8
- 目录8-10
- 正文10-48
- 参考文献48-50
- 谢辞50-51
- 攻淡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东升;谈谈日语中的“,
本文编号:901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90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