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支撑力在河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生态环境支撑力在河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河洛文化 生态环境 资源开发利用 生态文明 华夏文明 文化遗址 客家文化 中原经济区 河洛地区 天下之中
【摘要】:正有着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的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根文化,"居天下之中"的核心位置和宜人宜居的生态环境使洛阳成为13朝国都之地,也成就了深厚而悠远的河洛文化和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对于任何一种文明的诞生与发展都有着更为根源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并作为自然界有机体的一部分,人只有在与自然界的互动中才能缔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河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洛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河洛文化;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华夏文明;文化遗址;客家文化;中原经济区;河洛地区;天下之中;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资助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15JD710047)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生态城镇化建设与政府生态支撑力研究”(122110231066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7
【正文快照】: 有着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的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根文化,“居天下之中”的核心位置和宜人宜居的生态环境使洛阳成为13朝国都之地,也成就了深厚而悠远的河洛文化和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对于任何一种文明的诞生与发展都有着更为根源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涛;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杨祥麟;;台湾文化与河洛文化[J];中州学刊;2007年03期
3 杨海中;;深化河洛文化研究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朱绍侯;;河洛文化的性质及研究的意义[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李玲玲;;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巩义举行[J];中州学刊;2008年06期
6 杨海中;;第六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召开[J];中州学刊;2008年01期
7 洛崤;;《河洛文化概论》出版[J];中州学刊;2008年01期
8 王东洋;;“河洛文化”研究的集成力作——《河洛文化研究》介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李玲玲;;“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03期
10 徐春燕;;第八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平顶山召开[J];中州学刊;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照南;;从“吾道南矣”至“道南理窟”——福建区域文化的承接与创新[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二卷][C];2011年
2 马照南;;从“吾道南矣”至“道南理窟”——福建区域文化的承接与创新[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扬海中;河洛文化:连结海峡两岸的纽带(上)[N];光明日报;2006年
2 刘亚辉;深化河洛文化研究 增强河南吸引力[N];河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李虎成邋通讯员 魏玉修;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安阳举行[N];河南日报;2007年
4 杨海中;传承河洛文化 弘扬中华文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记者 李春艳;台湾地区保存“河洛文化”最完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记者 孙梅芳 实习生 王彦;洛阳河洛文化研究会成立[N];洛阳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建峰 孙德中;《2008海峡两岸河洛文化论坛》在宝岛台湾举行[N];河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志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文化中心[N];洛阳日报;2009年
9 史轩;一、河洛文化的基本概念[N];平顶山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华谦;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课题工作会[N];平顶山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煌;河洛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燕波;基于汉文化圈视阈下的河洛文化对外传播之厘释[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5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96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