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7-10-04 18:35

  本文关键词: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奥运会 无形文化遗产 传承与创新


【摘要】: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奥运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瞩目、最盛大的体育盛会,每一届奥运会的举办,举办城市都会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奥运会带给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最初的没有国家愿意出资举办奥运会,到奥运会开始为举办城市带来经济利益,再发展到现在,奥运会给举办城市的各个领域都带来积极作用,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可以迅速发展的手段。国际奥委会同样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认为应该将奥运会留给举办城市的奥运遗产保存下来,传承下去。于是国际奥委会在2002年召开了有关奥运会遗产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总结了1984到2000年每届奥运会在不同领域上的遗产,自此,奥运会举办国越来越重视奥运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国有幸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奥运会和青奥会的国家。通过申办、筹办、举办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给我国留下了丰富的奥运无形文化遗产。在这个绝好的机遇面前,我们要积极做好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并且在传承中,结合我国发展方向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让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内容与时俱进。做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不仅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社会和谐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依据遗产学、政府管理、新媒体技术应用、奥林匹克学中的交叉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概念、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借鉴其他奥运会和青奥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在借鉴前奥运会和青奥会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分为的政治遗产、经济遗产、教育遗产、体育遗产、思想遗产、运作模式遗产、仪式遗产和志愿服务意识塑造,并对这些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对于这些丰富的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首先是政府方面,要切实做好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评估工作,建立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传承的监督管理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竞技体育相关体系以及大力发展我国的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在学校方面,切实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将奥林匹克示范校长久的发展下去,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相结合。最后还要加强对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培训;在社会方面,要积极组织大众体育活动并且加强宣传教育活动。在传承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利用当代先进的媒体技术,让无形文化遗产更完整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奥运会 无形文化遗产 传承与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选题依据与意义10-12
  • 2 文献综述12-18
  • 2.1 遗产概念的研究综述12-13
  • 2.1.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2
  • 2.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2-13
  • 2.2 无形文化遗产研究综述13-14
  • 2.3 奥运遗产的研究综述14-16
  • 2.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4-15
  • 2.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5-16
  • 2.4 奥运遗产传承的研究综述16-18
  • 3 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18-20
  • 3.1.研究目标18-19
  • 3.2 研究对象19
  • 3.3 研究方法19-20
  • 3.3.1 文献资料法19
  • 3.3.2 专家访谈法19
  • 3.3.3 案例分析法19-20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0-48
  • 4.1 奥运遗产的内涵20
  • 4.2 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内涵20
  • 4.3 往届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案例分析20-23
  • 4.3.1 洛杉矶奥运会20-21
  • 4.3.2 汉城奥运会21
  • 4.3.3 悉尼奥运会21-22
  • 4.3.4 雅典奥运会22
  • 4.3.5 新加坡青奥会22-23
  • 4.4 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界定23
  • 4.5 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23-26
  • 4.5.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和筹办24-25
  • 4.5.2 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申办到筹办25-26
  • 4.6 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类别26-38
  • 4.6.1 政治遗产26-29
  • 4.6.2 经济遗产29
  • 4.6.3 教育遗产29-31
  • 4.6.4 体育遗产31-33
  • 4.6.5 思想遗产33-35
  • 4.6.6 仪式遗产35-37
  • 4.6.7 公私合作的运作模式遗产37-38
  • 4.6.8 志愿服务意识遗产38
  • 4.7 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特征38-39
  • 4.7.1 独特性38-39
  • 4.7.2 流变性39
  • 4.7.3 创新性39
  • 4.8 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39-48
  • 4.8.1 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原则39-41
  • 4.8.2 我国奥运会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对策41-48
  • 5 结论与建议48-50
  • 5.1 研究结论48-49
  • 5.2 建议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6
  • 附件56


本文编号:972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972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