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军政机构改组
本文关键词: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军政机构改组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为应对军事上的不利形势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向大后方转移等各种战时特殊状态,在蒋介石主导下,中国国民党在党政军决策体制及其架构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调整和改组。通过设立国防最高会议、扩大改组军事委员会以及南京失守后的政军机构改组,不仅有助于稳定国民党的战时领导层,巩固国民党的执政地位,而且有利于贯彻国民党的抗战决策,并使国民党领导层尽可能做到一致对外。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抗战初期 国民党 国民政府 机构改组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1937年7月7日,面对日军的肆意挑衅,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面抗战爆发。这是国民党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当政10年之后所遇到的最大挑战,不仅事关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而且事关国家的危亡。当此时刻,如何处理战争状态下的诸般急迫事务,决策战时的军事、政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菁;;抗战时期的侨务政策与华侨的历史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刘仁坤,刘兴华;同盟会分化与“南北议和”——评孙中山“以和平收革命之功”[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3 张文涛;;清代东北地区林业管理的变化及其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李红英;汪远忠;;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级改革的原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5 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近代化意义[J];创新;2007年04期
6 张丽明;;试论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县参议会[J];东方博物;2006年03期
7 宋波;国民党“训政时期”党政关系述论[J];党史纵横;2002年12期
8 刘伟;;孙中山对议会制度的探索与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9 张勇,包树芳;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镇保甲长[J];抚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里峰;;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以汪康年为例的思想史阐释[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昌文;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明华;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廖利明;国民党福建省各级党部研究(1937-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官僚制的运行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相森;民初大理院法令解释制度研究(1912-1927)[D];南京大学;2011年
8 姚磊;梁士诒与交通系的形成和发展(1906-191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羽;清末户口调查述论(1906-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淑华;莱阳民变与官府公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泽隆;抗战初期李汉魂在潮汕的守土御敌活动述评[J];广东史志;2003年01期
2 经盛鸿;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南京日谍案[J];钟山风雨;2003年01期
3 胡水华;影响抗战初期日中攻防态势的文化和地理因素[J];党史文苑;2004年04期
4 李森林;武汉新洲区发现抗战初期世界红SP字会难民证[J];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07期
5 何薇;广州成为抗战初期抗日救亡文化中心地探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常家树;抗战初期 金陵除谍[J];湖北档案;2005年06期
7 李新市;抗战初期我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及启示[J];政工学刊;2005年10期
8 续八宝;;抗战初期的晋绥军新二师[J];文史月刊;2005年12期
9 林祥庚;;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6期
10 汪辉秀;;抗战初期川东南农家生活消费述评[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醒;;抗战初期黄道同志领导下的三个特别党员[A];全国党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小尉;;抗战初期中国知识界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彩霞;;抗战初期华北战场失利原因及其地位作用初探[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李志军;;抗战初期广东高校迁港的历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翁有为;;抗战初期刘少奇力对华北局势和中共在华北中心工作的思考——读《杨尚昆回忆录》札记[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民立;;正义的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和影响[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7 郭国祥;丁俊萍;;论抗战初期毛泽东与王明的合作与分歧[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管尔东;;抗战初期金女大师生的抗敌活动[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9 李传玺;;胡适抗战初期在美国的公共外交活动[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号(总第2期)[C];2010年
10 蔡亮;;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之内迁及意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抗战初期党与傅作义将军的合作[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2 王芝琛;抗战初期《大公报》记者陆诒采访毛泽东[N];团结报;2000年
3 夏从本;抗战初期章乃器在皖西[N];团结报;2002年
4 康世恩 国务院原副总理、石油工业部部长;朔县抗战初期党的活动[N];朔州日报;2011年
5 专栏作家 李开周;住宅合作同志社[N];中国经营报;2014年
6 陆海莉;抗战时期朱德和传教士的交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原编研室主任 张小岗;朱德的群众观:代表群众首先要成为群众的一员[N];南充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飞;抗战初期长沙文化繁荣对长沙城市文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朝云;抗战初期的人口迁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孙小群;抗战初期武汉地区难童救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汲明臻;抗战初期上海文化人动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亢凤华;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湖北的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亮;抗战初期湖南省政府民众动员研究(1937-1938)[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钱凤菊;试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湖北省的民众动员[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士广;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建设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艳;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三次战役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尚振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战时军律述论[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11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1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