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2:32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高原 民国 水文 气候变化


【摘要】: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旱灾害频发,对于水环境的观察就显得极为重要,自古有之,在这个过程中,观测工具和技术等方面不断发展,但是民国以前的水文观测多以定性的描述为主,缺少必要的实测水文数据,在现代气候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民国时期,科学的水文观测在黄土高原地区逐渐的开展起来,保存下大量的实测水文记录,对这些水文资料的考察不仅能够为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为这一地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文观测为切入点,首先把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水文观测的一些基本信息予以理清。通过对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以及华北地区实测水文数据的梳理,整理出黄土高原地区65个水文站的逐日平均水位记录,及其周边重要水文站的水文观测资料,并对这些水文站的分布,以及水文观测数据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对陕西和山西水文站发展状况的考察,以点带面,了解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水文站的设立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虽然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政局动荡,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水文观测是在向前逐步推进的,并保留了大量的水文观测数据。对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考察则是本文的重点。根据整理出的民国时期各水文站水文观测数据,结合近几年专家学者利用树轮、冰芯等恢复重建的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水文数据,利用小波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予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在这里我们从中选取了夏季风和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英文简写为PDO)进行深入探讨。在分析过程中对雨带在我国东部地区的移动过程以及对黄土高原地区旱涝变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并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旱涝事件进行重新解释。研究表明,夏季风的强弱与黄土高原地区雨季开始时间的早晚成反比,即夏季风强时,雨季开始时间晚,反之则早;同时,在多年尺度上,PDO与黄土高原地区径流量的变化也呈现反相关关系,即PDO暖相位时,径流量偏小,反之偏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夏季风与PDO都能够对我国南北方的旱涝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民国时期的水文观测是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极为珍贵的一手资料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夏季风和PDO的研究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降雨量的变化与影响我国东部降雨变化的副热带高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夏季风和PDO也正是通过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影响雨带前进的速度和时间,进而对我国东部,包括黄土高原地区的降雨量以及旱涝状况产生影响。
【关键词】:黄土高原 民国 水文 气候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67;K25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9-11
  • 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1-14
  • 三、研究内容与资料情况14-17
  • 第一章 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文观测17-27
  • 第一节 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水文器测的兴起与发展17-22
  • 一、民国时期的水文观测17-19
  • 二、山陕地区的水文观测19-22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水文观测资料的特征22-27
  • 一、时空分布不平衡23-24
  • 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24-27
  • 第二章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对夏季风指数的响应27-33
  • 第一节 夏季风的强弱与黄土高原地区雨季变化的关系28-30
  • 一、黄土高原地区雨季开始时间的变化28-29
  • 二、夏季风强度与黄土高原地区雨季开始时间的关系29-30
  • 第二节 夏季风雨带在我国的北进南退过程30-33
  • 一、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雨带推移过程30-31
  • 二、夏季风对我国旱涝的影响31-33
  • 第三章 黄土高原降水与PDO变化的关系33-43
  • 第一节 PDO对黄土高原地区径流量的影响35-40
  • 第二节 PDO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之间的关系40-43
  • 一、PDO对降水量的影响机制40-41
  • 二、多年尺度上PDO的影响41-43
  • 第四章 民国十八年前后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背景分析43-47
  • 第一节 民国十八年年馑的降雨格局分析44-45
  • 第二节 河流水位与旱涝灾害之间的对应关系45-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7
  • 致谢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虎,,惠振德,陈鹏;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资源与持续发展[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2 蒋旭光;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考[J];水利经济;1999年02期

3 王德轩,彭珂珊;水土保持耕作法是治理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的根本措施[J];生态学杂志;1990年03期

4 张有实,郭绍礼,杜国垣,陈光伟;黄土高原地区国土整治的综合考察研究[J];自然资源;1986年03期

5 ;黄土高原地区国土整治综合考察研究工作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J];自然资源;1985年01期

6 李靖;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举措[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年04期

7 段建军;王小利;高照良;张彩霞;;黄土高原地区50年降水时空动态与趋势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5期

8 王香鸽,孙虎,吴成基,李智佩;基于“3S”技术的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9 马芹;张晓萍;万龙;马瞳宇;孙艳萍;徐金鹏;雷泳南;;1957—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风速变化趋势[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12期

10 刘景纯;徐象平;;黄土高原地区清代城镇化发展的途径与方式[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文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及其发展思路[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文萍;刘兴年;曹叔尤;;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灾害及其防治[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3 高照良;张展;肖蓉;张兴昌;彭珂珊;;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关键措施研究[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天永;陈怀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途径的探讨[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有实;;关于我国的水土保持问题——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6 李学勇;邓吉华;陈志军;;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7 惠泱河;;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尤生利;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创新路[N];陕西科技报;2007年

2 李顺民;黄土高原地区抗洪减灾的有效科技措施[N];中国水利报;2013年

3 记者 王文昭;陕西编制黄土高原地区沟道造地规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记者 蔺皙;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启动[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欢;民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万龙;黄土高原地区53年来降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玉兰;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高增刚;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贺金红;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与粮食安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6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16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