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劳动报酬与劳动激励再探讨——1970年代河北一个生产队的例证
本文关键词: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劳动报酬与劳动激励再探讨——1970年代河北一个生产队的例证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公社 工分制 劳动报酬 劳动激励 出勤率
【摘要】:1970年代中后期河北保定清苑县一个生产队的实物账及其他调查资料,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人民公社时期工分制下农户劳动报酬与劳动激励的关系。具体分配措施中的实物报酬比例确实与农户劳动投入(出勤)有高度的相关性,按劳分粮比例过低抑制了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受工分制中不劳动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不分粮这种"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制度约束,农户会追求一定程度的高出勤率,但高出勤率却不一定意味着强劳动激励。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工分制 劳动报酬 劳动激励 出勤率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近百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户经济的转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7
【正文快照】: 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劳动报酬与劳动激励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杜润生[1]、林毅夫[2](P83)、张乐天[3]、辛逸[4]等学者的研究颇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集中经营不适合农业经济的特点,劳动的监督度量极其困难,劳动报酬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江华;;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J];社会学研究;2007年05期
2 徐卫国;黄英伟;;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劳动报酬实物化及其影响——以20世纪70年代河北某生产队为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从资源控制到资源回馈——基层政权的乡村资源管理模式之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刘春年;秦勤;邹火宝;;农民发展能力基本特性及其历史演变[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3 曲延春;;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与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李祖繁;;农业集体化的效率:组织、博弈结构及激励——对林毅夫(1988,1990)两篇论文的评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赵晓力;;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6 吴乐珍;;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革[J];办公室业务;2012年09期
7 游国立;苏莉莉;;“大跃进”时期农村公共食堂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6年03期
8 吴志军;;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人民公社史研究[J];北京党史;2008年03期
9 吴志军;;从“国家—社会”视角进行的人民公社史研究[J];北京党史;2009年04期
10 张云昊;浅析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应用背景与效益——以社会学的视角考察[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许建明;;两岸农业合作中的土地问题与土地配置方式选择——以闽台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辛逸;;农村人民公社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卫东;;从“财富流”到家庭经济支撑模式:集体化时期农村人口高出生率原因新论——以山东省东村为例(1949~1973)[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5 温铁军;王张庆;董筱丹;王位山;;值得反思的现代农业问题[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卫东;;集体化时期农村人口高出生率原因新论——以山东省东村为中心(1949—1973)[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林刚;;农民家庭工业对现代工业的影响问题[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8 许建明;;一体化还是网络化——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土地问题与土地配置方式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金铮;;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起点[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覃锐钧;;调整与受制:广西蔗稻耕作方式研究[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5 尹文静;农村公共投资对农户投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梅;农户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戴为;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农民流动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唐友雄;演进中的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周爱香;20世纪60年代初湘潭专区农村经济政策调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世杰;焦作市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建红;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侯博;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崇凯;路修武;缪林生;;定额记工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好形式——两个生产大队实行定额记工的调查[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2 张楚;“文革”期间农民负担有多重?[J];广东党史;2005年02期
3 洪耶辛;;试论人民公社定额计酬的改革[J];经济研究;1980年06期
4 孙圣民;;工农业关系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计量学再考察——兼与姚洋、郑东雅商榷[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5 蒋励;人民公社的失败和教训(上)[J];南方农村;2003年01期
6 张江华;工分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对恰亚诺夫假说的验证与补充[J];社会学研究;2004年06期
7 张江华;;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J];社会学研究;2007年05期
8 梅德平;60年代调整后农村人民公社个人收入分配制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韦钦;;对目前农村按劳分配问题的一些探讨[J];学术论坛;1978年01期
10 余长群;张淼麟;罗维光;蔡润昌;吴佐民;;“六定一奖”是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方法——宜山县矮山公社东风大队乐德一、二队的调查[J];学术论坛;197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海;杜红荣;;人民公社时期的民谣及其评价[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赵文;;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特征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崔晓黎;于平实处见深刻[J];读书;2001年06期
4 陈莉莉;;“政策修改”如是说[J];读书;2007年10期
5 李秉奎;;婚介、择偶与彩礼:人民公社时期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念及行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04期
6 冯石岗;杨赛;;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治理模式透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7 ;25集电视连续剧 大地[J];中国电视;2008年09期
8 贾富强;齐银生;赵俊青;;20世纪70年代农民娱乐活动的政治化——以忻县东楼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李静萍;;简析人民公社时期所有制三次过渡潮的成因[J];沧桑;2013年06期
10 曹普;;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演变(1958~1984)[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莉;;村民自治与中国政治稳定[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2 肖卫;;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实践与政策[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大头;给村干部说句公道话[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张乐天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从史料看中国农民生活的变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姚洋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观转变[N];长江日报;2007年
4 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徐勇;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基层管理体制创新[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王楠邋江锋;泾阳三项措施温暖农村干部心[N];咸阳日报;2008年
6 李慧英 田小红;农村妇女“官”路上的婚居影响[N];中国妇女报;2011年
7 韩焱;泾阳建立农村干部关怀激励机制[N];咸阳日报;2008年
8 林斯人;人民公社时期的票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薛冬;农村人民公社时期山西副业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2 丁俊辉;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李渊源;人民公社时期风俗变迁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杨秦霞;农村公共服务变迁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刘洪亮;试析供给制在中国现代的历史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娜;人民公社时期河北省农业机械化运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何昌勤;敬老院: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养老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甄崴;合作医疗:集体经济下的医疗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1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2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