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工合”在西北区的开展与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7-10-13 11:42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工合”在西北区的开展与社会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工合 西北区 合作社 生产 教育 抗战


【摘要】: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是抗战时期的时代产物,是战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当时有“经济国防线”的美誉。抗战期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共建立西北、东南、西南、川康、滇黔、浙皖、晋豫7区,遍及川、康、滇、黔、陕、甘‘宁、晋、绥、豫、鄂、湘、桂、粤、闽、浙、赣、皖等18个省。目前学术界对“工合”的研究,主要从整体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区域史相对缺乏,西北区作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建立的第一个办事处,是合作运动中最活跃的地区,应得到该有的重视。抗战期间,西北区办事处在陕、甘、晋、豫、鄂、绥6省共建立18个事务所、6个指导站,范围涉及前线、后方及中间地带,将各地流亡至西北的技术工人、难民、广大农村中的农民和妇女群众、爱国知识青年组织起来形成一支生产生力军,共建立有500余合作社,社员计有1万多人,合作社的业务遍及纺织、服装、化学、五金、机械等几大类,产品多达百余种以上。比较抗战期间各阶段东南、浙皖等区的社数、社员数、生产总值及贷款数,综合来看,西北区稳居第一,其生产活动的开展为支援抗战、供应军需民用、加强后方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使后方的生活与生产建设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即以“工合”在西北区的活动为中心,详细介绍了“工合”在西北区开展的背景、组织结构及章程,并以其工业生产、福利教育两条主线为基础,将“工合”当作一场生产教育运动来考察,对“工合”背景下在社会稳定方面促成的生产救济与生活条件改善,在工业建设方面形成的“半工业化”现象及资源开发,在意识变迁方面出现的妇女思想解放与抗建知识传播进行分析。并综观“工合”在西北区的发展,从政治及体制等各方面分析其最终衰败的原因,以为现代工业合作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展现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合 西北区 合作社 生产 教育 抗战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9;K26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8
  • 一、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6
  • (一) 整体史研究9-11
  • (二) 区域史研究11-13
  • (三) 其他视角的研究13-16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
  • 第一章 西北“工合”的初创18-30
  • 一、西北“工合”产生的历史背景18-23
  • (一) 繁荣背后的危机与生产自救18-20
  • (二) 发展“工合”事业得天独厚的条件20-23
  • 二、西北“工合”组织概况23-26
  • 三、合作社的组创26-30
  • (一) 合作社的业务选择与组社原则26-27
  • (二) 工业合作社的建立条件27
  • (三) 合作社的类型与规模27-30
  • 第二章 西北“工合”生产概况30-38
  • 一、各类工业与手工业生产情况30-31
  • 二、棉毛纺织业31-33
  • 三、矿冶业的开展33-34
  • 四、机器的制造与机器社的发展34-35
  • 五、其他35-38
  • 第三章 西北“工合”教育内容38-46
  • 一、劳工的知识与技术教育38-40
  • 二、妇女的知识与技术教育40-41
  • 三、干部管理教育41-43
  • 四、眷属福利教育43-46
  • 第四章 西北“工合”与地方社会变迁46-68
  • 一、西北“工合”与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46-52
  • (一) 救济与生产动员46-48
  • (二) 关于“工合”参与者生活水平的改善48-52
  • 二、西北“工合”与地方经济52-59
  • (一) 产品的市场占有与调剂52-54
  • (二) 家庭手工业由传统向“半工业化”的转变54-57
  • (三) “工合”与西北资源开发和工业建设57-59
  • 三、自我意识觉醒与抗建思想的传播59-68
  • (一) 抗建思想的传播59-62
  • (二) 妇女生活的变化62-64
  • (三) 经济关系中权力关系的一些改变64-68
  • 第五章 有关西北“工合”落幕的一些讨论68-78
  • 一、复杂的政治环境分析68-70
  • 二、通胀与资金短缺下的生产求存70-73
  • 三、人员的流失与卖方市场下的劳动力择业73-74
  • 四、制度与监督问题74-78
  • 结语78-80
  • 参考文献80-84
  • 致谢84-8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用,

本文编号:1024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24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8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