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团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4:35

  本文关键词: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五四运动 五四社团 马克思主义社团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社团,社团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思想界的壮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离不开社团的努力和支持。本文通过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团的研究,从社团成立发展、主要活动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团的积极影响和对于当今社团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对于本文的选题缘起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简要概括当前马克思主义社团的主要研究动态和方向。第二章从发展的角度探究五四时期社团繁荣的原因,并详细介绍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社团的主要活动。五四时期的社团类型多样,本文主要从思想活动类型和特征方面进行区分,把其分为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非马克思主义社团两大块。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本章通过研究社团进行的学生运动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介绍马克思主义社团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社团的人员构成的多样性和成立初期的组织形式。本章从社团关于马克思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其对于中国社会现状的认识入手,进而对社团的更加直观和透彻的了解其主要活动。第四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团的深远影响。首先,社团的成长和壮大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其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再次,社团从人才的储备,组织的结构,思想的层面等多方面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组织基础,领导力量和革命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五四运动 五四社团 马克思主义社团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6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绪论9-14
  • 0.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9-10
  • 0.1.1 问题的提出9
  • 0.1.2 选题的意义9-10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0.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13-14
  • 0.3.1 研究思路:13
  • 0.3.2 研究内容:13-14
  • 第一章 五四时期社团概况14-22
  • 1.1 五四时期社团的构成14-16
  • 1.1.1 五四时期社团的类型14-15
  • 1.1.2 五四时期社团的特征15-16
  • 1.2 五四时期社团的发展16-22
  • 1.2.1 五四社团繁荣的原因16-18
  • 1.2.2 五四主要社团及其活动18-22
  • 第二章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团概况22-37
  • 2.1 马克思主义社团概览22-26
  • 2.1.1 新民学会概要22-24
  • 2.1.2 觉悟社概要24-25
  • 2.1.3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概要25
  • 2.1.4 互助社概要25-26
  • 2.2 马克思主义社团的主要活动26-37
  • 2.2.1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26-28
  • 2.2.2 加深对中国社会国情的研究28-29
  • 2.2.3 组织学生运动的相关活动29-31
  • 2.2.4 宣传并传播马克思主义31-34
  • 2.2.5 以共产主义小组为首进行革命活动34-35
  • 2.2.6 筹备建立早期的共产党组织35-37
  • 第三章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影响37-42
  • 3.1 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37-38
  • 3.1.1 从思想传播角度来看37
  • 3.1.2 从社团的组织形式上来看37-38
  • 3.2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地位的确定38-39
  • 3.2.1 马克思主义为先进分子所接受的原因38
  • 3.2.2 早期共产主义者的突出贡献38-39
  • 3.3 助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9-42
  • 3.3.1 社团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优秀人才39-40
  • 3.3.2 社团的组织结构和斗争经验为中共提供了范例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7
  • 发表文章目录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五四时期民主实践的局限与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芳清;“五四时期”的“科教兴国”思想及其历史启示[J];探求;2001年05期

3 邱美珠;论五四时期的青年社团组织[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杨智勇;五四时期“以人为本”思想初探[J];求索;2002年06期

5 刘黎红;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调和论的互动——兼论五四时期中国文化调和论兴起的外在刺激因素[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刁丽伟;五四时期文化的价值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2期

7 李少兵;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研究——五四时期的历史考察[J];史学月刊;2003年03期

8 张健;论五四时期的旧剧批判及其对中国喜剧观念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章清;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对《新青年》同人“后五四时期”思想分化的追踪[J];近代史研究;2004年06期

10 王存奎;反思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问题论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丽;;五四时期罗素访京及其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5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东北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历史作用[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罗重一;;从五四时期的精神解放到当今的思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N];光明日报;2009年

2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艳;五四时期中东铁路工人两次大罢工[N];中国档案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左玉河;重新认识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反孔批儒[N];团结报;2014年

4 惠州学院政法系历史学教授 关威;五四时期关于改良生活习俗的论争[N];团结报;2014年

5 高山;孔子及其学说在五四时期的命运[N];光明日报;2003年

6 陈漱渝;五四反传统精神之我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概念史”视野与五四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杨琥 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从宏大叙事到回归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鲍风;全球化与文化恐怖症[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彭敦文 武汉大学历史系;五四运动的多元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胜利;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炼;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炜;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晓妮;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瑞锐;五四时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雅洁;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晓芳;五四时期女子现代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姬文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革命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高娟;《改造》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艳飞;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鬼神”信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浩;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江海燕;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女权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唐巧天;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中关于西化论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31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31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8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