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献堂的非暴力抗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4:11
本文关键词:林献堂的非暴力抗日研究
【摘要】:林献堂的非暴力抗日活动,是台湾日据时期台湾人民抗击日本殖民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林献堂为首的台湾士绅阶层,在时代以及自身背景的双重影响下,走上的一条独特的抗日道路。林献堂被尊称为“台湾议会之父”,他本人虽然从未在任何场合提出过“非暴力抗日”这一名词,但他却是这一运动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他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始终心怀台湾意识和祖国意识,始终把为被殖民的台湾人民谋求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权利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为此奋斗终身。由于时代所限,林献堂领导的非暴力抗日运动注定不会成功,但在启发民智,一定程度上制约总督专制等方面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林献堂所处的时代背景,林献堂自身的家庭成长环境、所受到的教育,林献堂的非暴力抗日思想以及领导非暴力抗日的一系列活动以及影响等方面出发,来系统介绍林献堂的非暴力抗日思想及其活动,并剖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林献堂,在抗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妥协退让的复杂心情。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七十周年,希望本文能为两岸关于抗日英雄人物的交流纪念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林献堂 非暴力抗日 思想 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6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9
- 一、研究主题、目的和意义6-7
- 二、研究现状7-8
- (一)研究现状分析7-8
- (二)以往的研究不足及本文创新8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8-9
- 第一章 日本统治下的台湾9-14
- 一、总督独裁10
- 二、教育方面的不平等10-11
- 三、建立覆盖全台湾的警察制度11-12
- 四、颁布一系列法律镇压台湾人民12
- 五、经济上的苛捐杂税12-14
- 第二章 林献堂非暴力抗日思想形成的主客观因素14-21
- 一、家庭背景:倡导非暴力抗日的先天条件14-15
- (一)童年时期14
- (二)优越的家庭条件14-15
- 二、个人特质:倡导非暴力抗日思想的内在因素15-16
- (一)启蒙教育的影响15
- (二)父亲林文钦的影响15-16
- 三、梁启超的重要影响:倡导非暴力抗日的外部因素16-18
- (一)巧遇改良派领袖梁启超16-18
- (二)梁启超的台湾之行18
- 四、特定的社会条件:非暴力抗日的重要因素18-21
- (一)台湾军民初期的反殖民斗争18-19
- (二)台湾民众长期的游击战争19-21
- 第三章 林献堂非暴力抗日的指导思想21-24
- 一、以传承传统儒家思想为己任21-22
- 二、以台湾为中心的日本观22-24
- 第四章 林献堂非暴力抗日的具体实践24-43
- 一、尝试活动时期(1910-1918)—非暴力抗日的准备时期24-30
- (一)加入栎社,寻求同志24-26
- 1、栎社的成立24-25
- 2、吸引林献堂加入的原因25
- 3、栎社的没落及影响25-26
- (二)争取教育权利,,发起台中中学创立运动26-27
- 1、民族运动由教育着手26
- 2、与总督府的周旋26-27
- 3、台中中学的意义27
- (三)争取平等地位,领导台湾同化会27-30
- 1、创立台湾同化会的初衷27
- 2、板垣退助简介27-28
- 3、同化会的创立过程28-29
- 4、台湾总督府和日本人的敌视29-30
- 5、台湾同化会的影响30
- 二、积极活动时期(1918-1926)—台湾民族运动的蓬勃开展30-40
- (一)新民会与六三法撤废运动30-33
- 1、民族运动主战场转向日本30-31
- 2、留学日本的台湾学生简介31
- 3、组织新民会,创办报刊31-32
- 4、六三法废除运动32
- 5、评价32-33
- (二)领导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33-40
- 1、请愿运动的开展34-36
- 2、台湾总督府的压制36-37
- 3、“八骏事件”37-38
- 4、后续请愿运动38-39
- 5、请愿运动的衰落39
- 6、请愿活动的影响39-40
- 三、消极退让时期(1927-1945)—分裂与没落40-43
- (一)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及其性质40-41
- (二)文化协会中林献堂的角色和作用41
- (三)文化协会的分裂41-43
- 第五章 领导民族运动生涯末期的无奈43-47
- 一、台湾地方自治联盟的成立43-44
- 二、“祖国事件”后的消沉44
- 三、“皇民化运动”下的逃避44-47
- 第六章 综合评价47-51
- 一、回顾47-48
- 二、晚年客死异乡48
- 三、评价48-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7
- 附件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路;;寻找林献堂来京住过的金台旅馆(上)[J];北京档案;2011年01期
2 夏彪;;南图所藏林献堂致梁启超的一封未刊信[J];档案与建设;2012年07期
3 武燕军;林献堂传略[J];民国档案;1991年01期
4 钟兆云;台湾 “迷惘年代的掌灯人”林献堂[J];文史精华;2004年01期
5 许俊雅;;未刊《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陈思;;林献堂眼中的国民党与台湾——以《灌园先生日记》资料为中心[J];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01期
7 吉路;;寻找林献堂来京住过的金台旅馆(下)[J];北京档案;2011年02期
8 高丽;林献堂与台湾光复[J];钟山风雨;2005年05期
9 赵金康;;“林献堂 蒋渭水——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时代”学术研讨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9年01期
10 朱正;;梁启超致林献堂的一封信[J];新文学史料;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专栏作家,某媒体驻台湾记者 亢霖;抗争与“同化”[N];中国经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冶;林献堂的非暴力抗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玉才;日据时期林献堂产业经营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9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