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近代中国社团
本文关键词:李大钊与近代中国社团
【摘要】: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还是闻名于世的著名教授和学者。从1916年5月留学回来,到1927年4月英勇就义,短短12年的时间,李大钊是如何实现从一介书生到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的呢?又是如何走上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舞台的呢?本文认为,李大钊主要是通过社团活动走上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舞台,并为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现代化转型当中,这种转型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从中国传统的结社到近代新式社团的转型。李大钊在社团的近代转型中,一方面通过大量的社团活动逐渐走上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舞台,另一方面李大钊又为中国社团的近代转型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本文主要以近代社会转型为背景,在传统社团向近代社团的转型中,研究李大钊的社团活动,并考察其历史影响,即李大钊的社团活动对传统社团向近代社团转型及其对国家重建和转型的作用和影响。 李大钊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类型和特点,以1918年1月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笔者将前期命名为求学和北京办报(刊)时期,后期命名为北京大学时期。前期,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社团发展迎来了一个新高潮,李大钊自觉不自觉地参加了其中的一些社团活动,主要是以学生身份参加一些学生社团的活动,经历了从一般会员到社团骨干,再到自己发起成立社团的转变,初步积累了一些社团活动的经验。李大钊曾经短暂地介入当时社团的主流——政党团体的活动,一度加入中国社会党,并参与创建社会党天津支部。在社团活动中,受到当时社会主义思潮传播高潮的影响,为后来他接受马克主义埋下了伏笔。北京大学时期,李大钊先后担任图书馆主任、教授、校长办公室秘书等职务,业余参加了大量的社团活动。一方面,他参加发起成立了一批社团,另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指导帮助大批青年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促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社团活动的主流,并掀起了五四时期社团活动的又一个高潮。 此外,他还从思想信仰整合、文化重建入手,跳出了“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的束缚,提出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世界第三文明的理想。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代表着未来第三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他在中国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大批进步青年共同理想和信仰,并致力于和工农运动的相结合。通过各种社团组织整合各种社会重建力量,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协助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在中国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总之,李大钊走上政治舞台主要是通过社团活动,一方面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与各种社团活动的互动;另一方面,他的社团活动不仅在中国近代社团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使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李大钊 社团 社团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38
-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的意义10-18
- 二、学术史的回顾18-24
- 三、主要研究内容、学术价值与研究方法24-31
- 四、“社团”概念的界定31-38
- 第一章 李大钊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类型与特点38-93
- 一、求学和北京办报时期38-59
- 二、北京大学时期59-93
- 第二章 社团活动与李大钊政治思想的形成、发展和转变93-121
- 一、社团活动与求学时期李大钊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95-107
- 二、社团活动与李大钊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07-121
- 第三章 李大钊的社团活动在中国近代社团史上的作用与影响121-147
- 一、李大钊的社团活动与“五四”前后社团活动的高潮122-136
- 二、李大钊的社团活动与近代中国第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136-147
- 附录147-173
- 主要参考文献173-207
- 攻读学位以来主要科研成果目录207-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李永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少年中国学会[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3 程金蛟;;陈独秀何以当选“一大”中央总书记——兼论李大钊未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之原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杨琥;《新青年》与《甲寅》月刊之历史渊源——《新青年》创刊史研究之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宋月红;李大钊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曲广华;;五四社团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地位的确立[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7 张静如;;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J];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06期
8 侯且岸;;李大钊民彝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J];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06期
9 张静如,朱志敏;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的树立[J];北京党史;1999年06期
10 谢荫明;俄共(布)在华革命局与中国共产主义小组[J];北京党史;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邱睿;南社诗人群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盖威;市民社会视角的中国社团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洪晓梅;转型时期中国社团功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马德坤;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8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1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