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奉化孤儿院看抗战前后地方社会中官绅民之关系
本文关键词:从奉化孤儿院看抗战前后地方社会中官绅民之关系
【摘要】:中国社会中人际关系网络相当重要,慈善事业运作尤其重视关系网络。在奉化孤儿院的运作中,官、绅、民无一缺席,构成维系孤儿院的主要力量。绅(地方精英)为孤儿院运作的关键,是关系网之核心,民(普通民众)为孤儿院存在之基础,官(地方政府)则是孤儿院维持的杠杆。三者在战前与战时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战前孤儿院基本是民捐民办,战时绅与民自顾不暇,政府的援助就变得尤为关键。从整个战争时期来看,尽管地方精英及普通民众的捐助仍是孤儿院生存的重要来源,但在数个青黄不接的时期,孤儿院皆因获得政府及时援助的款项或粮食而得以度过危机。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中国社会时常被认为是“人情”社会,关系则被视为一种重要资源,如沟口雄三所言,“整体上不应以国家、社会等等场域的意象,而应作为关系拓展的意象来把握;同样,个体也应作为关系的集结点,放在关系中来把握,才最接近实际情况”1。主要依靠外在力量维持的慈善事业,往往隐藏着一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俞宁;;中国传统慈幼恤孤制度探析[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2 王洋;袁彩霞;;民国时期的贫儿救济——以南京第一贫儿教养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毕素华;民国时期赈济慈善业运作机制述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成梦溪;;抗战前后慈善组织的募捐经营研究——以奉化孤儿院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06期
5 丛小平;从母亲到国民教师——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公立女子师范教育[J];清史研究;2003年01期
6 雷妮,王日根;清代宝庆府社会救济机构建设中的官民合作——以育婴堂和养济院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五一;;明清会社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2 郝红暖;;明末至民国前期天津慈善组织的演变与特点[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3 郭京湖;张亮;;晚清民间组织强势介入城市事务原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焦润明;孟健;;论民国年间奉天的民间慈善救助[J];东北史地;2008年05期
5 戴佩娟;;从上海游民习勤所看游民改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6 吴聪萍;;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变迁[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欧阳晴;;民国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阮春林;;近百年来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孙广勇;;江苏省教育会的历史演变与作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曹晶晶;;清末民间媒体关注“公共事务”与晚清社会变迁[J];国际新闻界;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杏林;陆明;;近代上海中医药团体的发展概况[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敏;付海晏;;近20年来的中国商会史研究(1990~2009)[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赵谦;;从董必武法治思想看我国法治共同体之构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4 王尊旺;;慈善与社会控制:明代养济院略论——以福建省为中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5 马敏;付海晏;;近20年来的中国商会史研究(1990~2009)[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玉姣;上海精武体育会体育现代化研究(1910-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7 黄健美;上海士绅李平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9 匡淑平;上海近代体育研究(1843-1949)[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蔡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杨文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尚楠;当代城市雕塑公共性的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卜春鹤;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小阑;上海公共租界人力车业改革研究(1934-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景军;对抗与妥协:1930年代初上海公共租界自来水加价事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超;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社会部的社会救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伟;挥别大上海[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熊家武;上海流民研究(1937-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晓卫;非政府组织与近代城市公共管理[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J];安徽史学;1998年04期
2 胡发贵;;论中华慈善文化及其道德精神[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赵建群;;清代江西恤政述略[J];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4 岑大利;清代慈善机构述论[J];历史档案;1998年01期
5 王卫平;清代江南市镇慈善事业[J];史林;1999年01期
6 韩光辉;清代北京赈恤机构时空分布研究[J];清史研究;1996年04期
7 王卫平;清代江南地区的育婴事业圈[J];清史研究;2000年01期
8 葛承雍;唐代乞丐与病坊探讨[J];人文杂志;1992年06期
9 于秀丽;;慈善组织的行为分析及对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年04期
10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J];社会学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信生;;民国绅士内涵辨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柴生高;;民国时期地方精英的乡村治理及其归宿探析——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宛西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2年12期
3 阮清华;;夭折的模范——1920年代上海模范工厂论述[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06期
4 宫内肇;;龙济光政权时期的广东地方精英[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阳信生;;地方精英的政治动向与辛亥革命前后湖南政局[J];湖湘论坛;2011年04期
6 白华山;;地方精英与上海抗战——以“一二八”事变期间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为例[J];史林;2007年04期
7 宋书强;;地方精英的分裂与乡村民众的变乱——以清末莱阳民变为例[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季剑青;;地方精英、学生与新文化的再生产——以“五四”前后的山东为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02期
9 沈愈;;庞树柏与辛亥常熟光复——兼论地方精英集团的结构演变[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常书红;清末民初地方社会整合格局的变化[J];史学月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纪霖;从知识分子研究的视野看近代士绅[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雯;地方精英与民国太仓地方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宗文;经营地方:乱世纷争与图强[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雪;威英政府与威海地方精英间互动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宋佳女;家族网络、权势精英与地方政治[D];复旦大学;2008年
5 黄宏柱;清末民初浙江宁、绍、金地区士绅的分化[D];浙江大学;2007年
6 路仕忠;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会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7 成梦溪;寻觅记忆:抗战时期的奉化孤儿院(1941-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崔道峰;清末江苏地方自治述论[D];扬州大学;2005年
9 赵丽娜;民国时期湖北保甲制度研究(1927-1937)[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40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4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