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安徽蚕丝业的改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00:22
本文关键词:近代安徽蚕丝业的改良研究
【摘要】:安徽省位居长江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为天然蚕桑区域。安徽蚕丝业有着古老的传统,早在夏朝,淮河中游一带就已经形成完整的人工生产蚕丝体系。唐代,宣州有名产红线毯。清代,亳县的万寿绸、泾县的丝线、金寨的桐绿生丝都很有名,蚕丝生产得到普遍推广,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产之一。 欧洲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机械化生产,对生丝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邻国日本丝业的崛起,使我国传统的手工缫丝无法再适应国际市场的新需求,我国生丝逐渐受到排挤,大有江河日下之势。后又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出口量骤减。为挽救中国蚕丝业,全国主要蚕丝生产地区都掀起了蚕丝改良运动,安徽省也在这一改良浪潮中闻风而起,奋力急追。 近代安徽蚕丝业的改良首先是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的,由于安徽蚕丝改良是属于全国蚕丝业改良的一个分支,所以改良的主体机构自上而下分别有国际合作设立的机构、全国性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安徽省属蚕丝改良机构以及行业团体组织。蚕丝改良中,不仅有政府机关的统筹和规划,更涌现出了一批蚕丝业的有识之士积极投身于改良事业中。 近代安徽蚕丝业改良的内容分为蚕丝生产的改良和蚕丝教育两部分。安徽省建设厅成立棉蚕改良场和省立模范蚕丝场,并于产茧各县设立指导所,积极推广改良种,指导蚕农采用科学方法栽桑养蚕,提高制种能力。1928年,全省中等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改组成立中等职业学校,内设蚕科、蚕丝科,蚕丝教育逐渐走上正轨,学校结合教学还进行一定规模的养蚕制种生产,形成教学、制种一体化。另外,还有一些地方自办的公私蚕桑学校,他们都为培养蚕丝人才尽了一份力量。 纵观近代安徽蚕丝业改良的全过程,虽然政府作出了改良的整体规划,并设立了一批蚕丝改良机构实施改良事宜,省立各职业学校、蚕丝界有识之士也都积极投身于改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但由于天灾人祸、经费不足、技术落后等主客观原因,蚕丝改良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改良和推广的范围还属有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9;K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芹英,汪志国;近代安徽水灾之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王春芳;;清末民国时期安徽的农业改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黄德辉;孙家羿;王磊;漆学文;李圣;;安徽蚕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4 夏如冰;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J];古今农业;2004年03期
5 王佳纬;;浅析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6 孔祥贤;;爱国老人常宗会先生记略[J];安徽史学;1984年06期
7 李平生;论晚清蚕丝业改良[J];文史哲;1994年03期
8 刘长生;张金俊;;1931年安徽水灾状况及救济考察[J];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胡茂胜;曹幸穗;;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述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崇旺;;论明清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蚕丝业的推广与变迁[J];中国发展;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秀霞;论北洋政府时期湖北的农政与农业[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俊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农业改良(1912-1928)[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光锐;民国时期安徽棉产改良与推广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4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5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