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增兵、升格及其后果
本文关键词: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增兵、升格及其后果
【摘要】:华北驻屯军利用《何梅协定》的签订、《多田声明》的发表、日本政府第一次《华北处理纲要》的出台,逐步确立了其在华北问题上独立、强势、广泛的对华话语权。1936年4月,在"二二六"事变后日本国内大举肃军的背景下,日本军政当局通过对华北驻屯军增兵、升格,大大加强了华北驻屯军的军事实力与话语底气,试图以之"抗衡"关东军对华北事务的过度干涉。日本陆军中央将驻屯军由每年更代制改为永驻制,本意在于优化其兵员结构,然而因1937年1月日本国内征兵延误,大批新兵延至3月入伍,驻屯军中部分将校罔顾这一状况,希望以繁杂的教育训练与频繁的夜战演习迅速提高兵员战斗力,结果导致抗战前夜平津一带出现高度紧张的局势。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64
【正文快照】: 1901年清政府与日本等国缔结《辛丑条约》以来,日本即在平津一带拥有驻兵权,然而关于驻兵人数,条约并无明文规定。1936年4月17日日本内阁议定对华北驻屯军增兵及升格,使之成为日本驻华的重要军事力量。1增兵后的驻屯军演习不断,平津一带出现了中日两军直接对峙的诡异局面。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宗平;日本中国驻屯军的由来、演变及罪行[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2 武月星;日本华北驻屯军及其侵华行径[J];近代史研究;1990年04期
3 张洪祥;;“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华北驻屯军[J];历史教学;1982年10期
4 袁成亮;1936年日本在华北增兵、走私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卫星;;二二六事件、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2 雷大川;;抗战时期苏联远东战略与日本侵华战争[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3 赵德芹;高凡夫;;日本天皇裕仁与卢沟桥事变[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孙才顺;从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行的态度说起[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孙才顺;论淞沪会战的战略地位[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6 孙才顺;以什么为标准来评判抗战期间中苏关系中的是与非——论抗战期间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刘艳华,何力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对日采取“以德报怨”政策评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段西宁;“参拜风波"背后的问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彭籁;《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三次论战[J];党史文汇;1994年09期
10 朱利群;;失去的机会还是无法实现的和解?——1941年近卫文灴-罗斯福会谈流产论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成日;;试论抗战时期蒋日“和谈”问题[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2 齐福霖;;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的统治与暴行[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三辑[C];1992年
3 都斌;;以“和”亡华——抗战时期日本诱降策略探析[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六辑[C];2011年
4 廖大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张生;;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6 李亮;单冠初;;英国对华政策调整与《中英关税条约》[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云翠;日本陆军派阀与战略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单冠初;南京国民政府收复关税自主权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3年
4 渠长根;功罪千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D];苏州大学;2004年
6 李琴;走私·缉私·中外贸易[D];暨南大学;2005年
7 陈建新;《大公报》与抗战宣传[D];浙江大学;2006年
8 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永生;《申报》的对日舆论研究(1931.9~1937.12)[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潘健;汪伪政府财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兆源;冀东走私与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2—1937)[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会杰;日伪时期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民众生活(1931-1945)[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吴连海;西南联大教育经费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刘鹏;西北实业公司研究(1945-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李琳;伪满时期日满文人笔下的满洲形象[D];山西大学;2011年
6 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力群;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述评(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梁红光;昭和天皇与侵略中国东北[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海香;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统制下的山东煤炭业[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余志君;二战期间日本别子铜矿中国劳工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鸣钟;试论1935、1936年中日会谈[J];民国档案;1989年02期
,本文编号:1165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6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