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范式”问题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范式”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范式 革命 现代化 张亦工 刘大年 德里克 黄宗智
【摘要】:19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家目标的调整影响了史学研究范式的变化。源于自然科学史研究的"范式"概念,与"新时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微妙的契合,也在引入伊始即在理解上发生了有意无意的偏差。"革命"和"现代化"两种范式的主要分歧,一是中国近代史是"一场革命史"还是"一场现代化史",二是应当"以革命包容现代化"还是应当"以现代化包括革命"。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就其学术方面而言,最终达成了具有建设性的共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应当"扩散"、"并存"、"互济",而不是"取代"、"排斥"、"包括",这一共识对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25
【正文快照】: “新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界对研究“范式”的争论,不但持续时间漫长,而且双方壁垒分明,论辩色彩浓厚,在最近几十年以实证研究为主导的近代史研究领域颇为引人关注。通过争鸣,论辩双方厘清了各自的基本立场以及与对方的主要分歧,并分别作出相当程度的调适。就主要方面而论,通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阿里夫·德里克;朱浒;;欧洲中心霸权和民族主义之间的中国历史[J];近代史研究;2007年02期
2 徐秀丽;;从引证看中国近代史研究(1998—2007)[J];近代史研究;2009年05期
3 张海鹏;赵庆云;;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4 张海鹏;赵庆云;;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5 林被甸,董正华;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J];历史研究;1998年05期
6 黄广友;;回应“挑战”:刘大年晚年关于革命史范式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J];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01期
8 董正华;多种“范式”并存有益于史学的繁荣[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3期
9 董正华;从历史发展多线性到史学范式多样化——围绕“以一元多线论为基础的现代化范式”的讨论[J];史学月刊;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道新;;史学范式的转换与中国电影史研究[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2 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3 郭松;;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一个分析框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韦磊;;美国中国学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1期
5 闫茂旭;;中共党史学科的经济问题研究范式[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02期
6 简婷;;中国近代史范式研究综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滕翠钦;;“虚构”的权威:“底层文学”的合法性及其风格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潘远斌;;一种本土语境下的司法复活——论我国新式坦白从宽制度的构建[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康宏;;教育评价的价值反思与建构——基于规范认识的视角[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永华;;“新型现代性”社会学理论实践理路——对郑杭生“社会互构论”的初步阐释[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包诗卿;;卜正民《困厄中的帝国:元明史》介评[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田正平;杨云兰;;“冲击——反应”模式与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失语症——以《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张佩国;;20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为中心[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夏明方;;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座谈会讨论稿)[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夏明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新革命范式导论[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试探[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6期)[C];2008年
7 张海鹏;;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8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及结构试探[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9 夏明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新革命范式导论[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文治;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祖耀;职业足球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11年
5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6 周波;江西稻农技术采用决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年
8 张晖;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10 王一胜;金衢地区经济史研究:960—1949[D];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学习祖国历史建设精神文明——史学工作者座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J];读书;1982年11期
2 沃勒斯坦;进退两难的社会科学[J];读书;1998年03期
3 刘大年;马克思主义是史学研究最根本的方法[J];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08期
4 刘大年;关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J];世界历史;1983年04期
5 刘大年;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近代史研究;1979年01期
6 刘大年;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J];近代史研究;1981年03期
7 刘大年;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2年04期
8 刘大年;当前历史研究的时代使命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3年03期
9 刘大年;论历史学理论研究[J];近代史研究;1985年04期
10 刘大年 ,余绳武 ,王庆成 ,丁名楠 ,丁守和 ,张海鹏 ,张友坤 ,耿云志 ,蒋大椿 ,王好立;怀念黎澎同志[J];近代史研究;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秀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佑茂;;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叶军;;略论现代化问题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所占的地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3 龚云;;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J];武陵学刊;2010年02期
4 关威;;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李侃;李占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教学;1992年04期
6 余子明;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J];理论导刊;1994年11期
7 胡成;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问题[J];文史哲;1998年03期
8 雷颐;50年来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J];近代史研究;1999年05期
9 张海鹏;1998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J];近代史研究;2000年01期
10 郭世佑;21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展望(笔谈)——求是求真,贵在当真[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代序)[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张海鹏;;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3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代序)[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丁日初;;在祝贺中的感怀——为庆贺日本《近邻》杂志刊行30期而作[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8 曹树基;;1950年代调查中所见中国近代社会——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的新思考[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编者;;编后记[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提交会议论文目录[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关注中国近代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争论[N];团结报;2013年
3 王莉 李志毓;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史党建研究室研究员 龚云;如何看待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种范式[N];团结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张清俐;科学辨析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评价和方法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历史研究》主编 徐思彦;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的缺位[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史党建研究室研究员 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建立(1931—1949)[N];团结报;201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黄敏兰;近代史研究需要理论上有突破[N];北京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涂建萍;反思与超越—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想;刘广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波;近年来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趋向[D];山东大学;2007年
4 米姝利;从传承到转变:费正清与孔飞力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70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7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