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徽州乡村的土地市

发布时间:2017-11-16 22:04

  本文关键词:19世纪徽州乡村的土地市场、信用机制与关系网络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市场 地权交易 社会关系 信用机制 近代乡村


【摘要】:18世纪以来的乡村土地市场发展出完善有序的土地收益分配结构,地权交易更多地表现为市场化行为,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地权交易的渠道、形式与信用机制。村落社会中,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对地权交易造成不同影响,因此利用关系网络方法研究地权交易,可以反映社会关系网络在土地市场中的意义。以19世纪徽州歙县的两个村落为例,土地交易主要在亲属关系内发生,中人、代笔所代表的信用机制与交易类型相关,中人的信用保障在抵押借贷中更为重要。存在单个强势宗族的村落中,交易形式的偏好更多地受到亲属关系的约束;多个小宗族共居的村落中,亲属关系对选择不同交易形式的影响则较小。此外,半职业化的代笔人似乎也已在交易行为中出现。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2013M540354) 上海交通大学校内文科创新计划(12QN08)的资助
【分类号】:F321.1;K2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明清土地契约是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自傅衣凌先生起’土地契约研究层出不穷,焦点是地权及其所反映的中国乡村社会结构。近10年来,学界对前现代中国的地权交易逐步形成了新的认识。孔迈隆、欧中坦等较早证明清代乡村的地权交易基本遵循市场机制,并在法律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和惠;;清代徽州田面权考察——兼论田面权的性质[J];安徽史学;1984年05期

2 邹怡;;徽州佃仆制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王日根;曹斐;;秩序的确立:《新安名族志》的编撰与意义[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周晓光;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彭凯翔;陈志武;袁为鹏;;近代中国农村借贷市场的机制——基于民间文书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6 蒋勤;;清代石仓文书的“在地”与“有机”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林枫,陈支平;论明末清初民间户粮推收之虚实——以休宁程氏《置产簿》为中心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张佩国;;走向产权的在地化解释——近代中国乡村地权研究再评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刘和惠;明代徽州洪氏誉契簿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03期

10 曹树基;;传统中国乡村地权变动的一般理论[J];学术月刊;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成显;;明代黄册归户底籍二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王裕明;;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陈勇;;晚清时期的茶税与徽州茶叶贸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俞乃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无契土地房屋所有权认定考略[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5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收支管理研究——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6 王志龙;;多维视角下的近代安徽族田分布[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7 刘道胜;;众存产业与明清徽州宗族社会[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8 张小坡;;近代安徽茶业产销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交通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9 秦宗财;王艳红;;明清徽商与茶叶市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刘道胜;;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以文书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寿仙;;明代人口数额的再认识[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4 栾成显;;宋元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明太祖的经济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姚秀兰;;论传统社会户籍制度与宗族[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6 刘正山;;土地兼并的历史检视[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7 高寿仙;;明代淮安人口数额初探[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8 王绍欣;;宗族组织与户役分担——以明代祁门桃源洪氏为个案[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9 张佩国;;走向产权的在地化解释——近代中国乡村地权研究再评述[A];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C];2011年

10 胡英泽;;理论与实证:五十年来清代以降鱼鳞册地权研究之反思——以“太湖模式”为中心[A];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少筠;民国福建永佃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胡克诚;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吴启琳;传承与嬗变: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道永;民国时期民间借贷习惯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D];苏州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鹏;明朝前中期流民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牛传彪;明代巡洋会哨制度刍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方骏;明代户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林清;商人、商路与区域兴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岩;明代徽州佛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康健;茶业经济与社会变迁[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忠仲;徽商与明清时期的土地市场[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志强;试论明清时期产权的共业形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聂敏;明清陕西茶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锋,董旭操;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J];当代财经;2004年09期

2 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情结”[J];读书;1996年08期

3 曹树基;高杨;;送户票与收粮字:土地买卖的中间过程——以浙江松阳石仓为中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温锐;民间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以20世纪初期(1900—1930)赣闽边区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5 桑兵;;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J];近代史研究;2007年05期

6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7 肖文评;地方贸易发展与宗族复兴——以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乐安县流坑董氏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卢晖临;迈向叙述的社会学[J];开放时代;2004年01期

9 冯尔康;论“一史馆”土地债务类档案的史料价值[J];南开学报;1999年04期

10 刘永成;乾隆刑科题本与清代前期农村社会经济研究[J];历史档案;198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操;;浅析汉代土地市场的特征[J];黑龙江史志;2010年13期

2 周桂明;;美国当代郊区发展过程及土地市场问题[J];国外人文地理;1987年02期

3 罗操;;试论汉代土地市场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0年09期

4 ;全国土地市场迈进底价时代[J];青岛画报;2011年10期

5 毕宝德,曹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市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6 罗迎新;我国土地隐形市场的现状、危害及其对策[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7 孙庆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土地市场发展的原因及特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方行;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市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02期

9 张宇星;试论我国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J];舟山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昊;鲁莹;;规范土地市场与严格土地执法[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五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5年

2 李政;;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问题研究[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王家梁;;合理利用土地与土地市场[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刘增志;王慎刚;;山东省土地市场的培育与发展[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白国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土地市场的几点认识[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董永弘;邱纪春;;青海省土地市场发育问题及对策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吴克宁;李政;王娟;黄勤;;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调查与思考[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甘立彩;;盘活“沉睡资本”,建立统一土地市场[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田晋中;;浅论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连美忠;;土地市场与可持续发展探讨[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滨;土地市场 违法行为遭遇铁腕[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于舟;规范土地市场 促进可持续发展[N];辽宁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侯锦阳;2005,土地市场运作[N];南京日报;2005年

4 李杰;土地市场,,到底有多大?[N];青海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温素威;搞活土地市场 服务市建大局[N];市场报;2000年

6 杨晓平;体改会报告揭秘土地市场真相[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 朱留华;做好土地市场的技术支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8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臧正金;促进土地市场良性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记者 孙国瑞 通讯员 杜艳霞;天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管理“动”起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10 玉泉;中国土地市场建设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青;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庆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土地市场发展探研[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苏健;泰安市土地市场规范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市场发育成熟度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栋;城乡土地市场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宋玉波;经济转型期中国土地市场建立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霍长宝;天津土地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郭国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市场制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8 王萍;西安市土地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唐鹏;地方政府竞争对土地市场发育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郑信伟;郑州市土地市场及其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3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93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