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商业与近代上海社会
本文关键词:箔商业与近代上海社会
【摘要】:本文所论及的箔商业为私营箔商业,以晚清到民国时期为主要考察时段,以近代上海箔商行业及其行业群体为考察对象,梳理该行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考察其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各个要素与环节,探讨行业经营与行业群体的特征,并分析行业衰弱的原因。论文主要依据的资料为上海市档案馆的相关档案、上海地方志史料、《申报》以及其他一些民国报刊资料。近代上海的箔商业处在新旧并存、华洋杂处的社会环境之中,其缘起、兴盛乃至衰弱都与近代上海社会经济和文化风俗紧密相关。上海的箔商业起步晚,却最终赶超杭州成为江浙地区最大的锡箔集散地,主要得益于交通便捷、市场广阔。经营箔商业需要相当的财力,合资经营是上海箔商业的主流。因受上海文化习俗影响,箔商业利润不菲。从事箔商行业的商人群体中,浙江籍占较大比重。箔商业的资方群体与劳方群体分别组有各自的行业组织——箔商业同业公会与箔业职工会,来维护各自的利益。其中,年富力强者多居于同业公会领导层,年轻力壮者组成职工骨干。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并具有各种专长。其薪酬与所在箔庄经营状况挂钩,而休假则以锡箔销售的淡旺季来确定,具有较强的自由度。近代以来,民国政府倡导破除封建迷信,民间的民主科学思想也有相当的滋长,移风易俗逐渐展开,葬俗、祭祀等礼仪活动都出现了趋于开明的新变化。政府则通过对箔商业课以重税的方式,以“寓禁于征”来限制其发展,也试图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取缔焚烧锡箔等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传统习俗。在社会风俗和政府决策的双重影响下,近代上海箔商业的发展呈现整体衰落的演变轨迹。但由于传统习俗仍然顽强地存在,因此箔商业是衰弱但仍然延续着。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彻底地将私营箔商业纳入了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之中。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平;近代上海佛学图书馆概述[J];法音;2000年06期
2 樊卫国;关于近代上海城市竞争力[J];档案与史学;2003年02期
3 刘强,刘正刚;粤人在近代上海的文化活动[J];史林;2005年04期
4 贺水金;;开放格局与近代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J];史林;2005年06期
5 樊卫国;;近代上海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经济协调作用——以近代经济群体为中心[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6 李黎明;;浅析近代上海摊贩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条件[J];齐鲁学刊;2008年05期
7 熊月之;;近代上海跨种族婚姻与混血儿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成巧书;;《近代上海黑社会》读后[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9 王令;社会史研究的成功之作——评《近代上海黑社会研究》[J];东南文化;1992年06期
10 张铨;近代上海市民精神风貌探讨[J];史林;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海兵;;人口汇聚与近代上海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葛壮;;近代上海穆斯林商人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王列辉;;近代上海港临港集聚形成的机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帮会与近代上海”学术讨论会简讯[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5 江文君;;万家灯火:民国时期的上海小家庭[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葛壮;;近代上海回商群体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7 冯绍霆;;近代上海店招述论[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8 潘连贵;;从近代上海金融市场看茶会文化[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9 王立诚;;19世纪上海的西人帮会[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10 徐鼎新;;近代上海商会兴衰的几点思考[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德倩;整理研究近代上海金融史料[N];解放日报;2010年
2 孙科志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上海的亲日韩人[N];文汇报;2013年
3 江文君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近代上海教授群体的产生与生活[N];东方早报;2014年
4 熊月之;多元文化中的近代上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严国海;近代上海国货崛起靠什么[N];东方早报;2013年
6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徐锋华;电报局设立与近代上海通讯[N];东方早报;2013年
7 ;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N];文汇报;2008年
8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常国良;近代上海会计革新推进会计教育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程洁;感受都市新媒体映照下的近代上海[N];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 樊卫国;近代上海的“自由贸易”[N];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2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4 袁蓉;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1858-1949)[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文彬;近代化进程中的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8—1937)[D];复旦大学;2004年
6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邱国盛;现代化与中国大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汪英;上海广播与社会生活互动机制研究(1927—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国林;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苗青;盛宣怀与近代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凌;近代上海殡葬组织与殡葬行业[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沈元春;近代上海开埠后穆斯林社群的发展(1843-1949)[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3 吕国财;消费与设计:近代上海消费文化的创建(1917-1937)[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4 卞云骢;箔商业与近代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徐宁;近代上海的女学生(1850—1922)[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静;近代上海笺扇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捷;近代上海工业与南洋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晓玲;近代上海产业女工研究(1861-1945)[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蔡一;近代上海同乡团体所属医院研究(1891-1956年)[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占春;近代上海转口贸易研究(1843-1941年)[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08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0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