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安城市医疗地理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代西安城市医疗地理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西安 医疗要素 药房 医院 医疗卫生组织
【摘要】:近代西安,虽未有周秦汉唐时作为都城的显赫,但它仍旧是中国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中心。作为西北地区的重镇,西安在医疗、卫生等方面成为了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城市。通过对近代西安城市医疗地理的研究,一方面能够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西安城内的医疗状况和人民基本的医疗需求,较为直观地认识当时城中居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对这一时期制药厂、药铺、医院等公共医疗设施的统计、研究后,也为今后研究近代西安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本文主要借助近代的档案资料、报纸、报刊,试图做出近代西安城市医疗发展的初步探究,并探寻近代西安医疗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近代西安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近代之前,西安的医疗主要以中医为主,城市的卫生环境比较糟糕,大多数的居民并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国家大门之后,大量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将先进的西医技术传入内地,为近代医疗卫生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技术保障。近代西安的城市医疗体系就是在传教士进入陕西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第二章,西安城中药房的空间分布。药房在一个城市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的存在满足了居民生活中对药品的需求。近代西安城中的药房主要分为中药房(成药房)和西药房两种。在近代早期,城中主要以中药房为主,在南院门附近尤为集中,一些百年老字号更是得到了城中居民的青睐。但是随着西药的引进,一些以西药为主的药房也开始出现,而且发展尤为迅速,甚至一度超越了中药房的数量。第三章,近代西安城中医院、诊所的空间分布。西安作为西北的重镇,其医疗条件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不仅有传教士兴办的教会医院,红十字会医院、省立医院等。这些医院在陕西之后的灾疫救治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安城中,不仅有规模大、设施全的公立医院,而且还遍布了很多的诊所。这些诊所保证了城中居民的基本医疗。第四章,近代西安医疗卫生组织的设立。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医疗卫生组织是其它环节的保证。陕西省防疫处的设立保证了在大灾大疫面前有较为有效的救灾机制。陕西省立戒毒院对吸食烟毒者进行强制的戒毒,有效地防止了烟毒在社会上的肆虐。不仅如此,还有关于医学教育的发展,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陕西省助产学校等相继建立,为陕西省医疗发展提供了医学人才,补给了力量。第五章,结语。对近代西安城市医疗发展的脉络进行总结,试图探寻各医疗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阐述陕西近代医疗的发展的突出贡献,以及对现今医疗改革的启示,表达作者对今后医疗事业发展的期许。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近代西安城市医疗的发展,着眼于各医疗要素的发展,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求整体发展。之前学者的研究关注更多的是医疗组织的发展,也并未详细分类。本文重点研究各医疗要素,例如医院、药房、诊所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医院的日常运行等方面。医疗的发展本身就是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研究医疗个体与百姓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09;K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琳,张瑞华;构建21世纪城市医疗机构框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年04期
2 王小合,高建民,高振乾;城市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发展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2年07期
3 易红;胡祖斌;彭想;夏磊;陈敏;;城市医疗资源调整及其作用的理论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4 陈菲;;城市健康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年24期
5 刘楠;许英玲;;城市医疗协作体的效果及存在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1988年01期
6 ;开展城市医疗单位支援农村工作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1年11期
7 徐光炜;城市医疗改革中的问题[J];社科信息文荟;1995年15期
8 马晓伟;以创新精神加快城市医疗体制改革[J];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07期
9 宋文舸,谭枫;城市医疗资源重组的机制性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0年02期
10 宋文舸,谭枫;城市医疗资源两次重组的异同比较[J];中国卫生资源;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城市医院改革课题组;;城市医疗机构战略调整研究[A];福建省卫生经济课题研究专辑——2002福建省卫生经济课题研究讨论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包章炎;黄毅敏;林圣魁;;深化改革是解决看病贵的根本途径[A];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1年
3 崔菁菁;;城市医疗机构非诊疗空间分析[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李新平;;医疗卫生体制现状与改革探索[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华;我市农村4万多人次享大病救助[N];雅安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魏东柱;加快城市医疗资源整合步伐[N];开封日报;2010年
3 夏知成;韩启德考察江苏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张忠田;莱芜城市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刘冬梅;首届城市健康扶贫公益论坛举行[N];天津日报;2006年
6 毛咏;新疆44县市将享受城市医疗支农[N];西部时报;2008年
7 叶依;社区医院最少需要16万医生[N];健康时报;2007年
8 李元;惠及民生 共筑和谐[N];自贡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倩 通讯员 倪辉;我市将建多层次城市医疗服务网络[N];桂林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李孝玉 董建忠 李灿;龙桑寺镇农民家门口享受大城市医疗服务[N];济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少坤;基于GIS的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评价及预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帅;近代西安城市医疗地理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徐旭雁;基于代理的城市医疗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孙宇;中国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毕明英;我国城市医疗保障领域的政府规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5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15774.html